全面取消限购能拯救地方楼市吗?


  5月1日起,佛山全面取消限购,系广东省内首个全面“解限”的城市不再对在佛山行政区域内购买住房的佛山户籍居民和非佛山户籍居民进行购房资格审查,个人购房套数将无上限。早在今年3月1日,佛山就上调公积金贷款额至最高40万元。2014年8月7日,佛山成为广东首个“松限”城市。目前,广东执行限购的只有广州、深圳以及部分“松限”的珠海了。(据2015年5月1日 南方都市报)http://gd.sina.com.cn/news/b/2015-05-01/detail-icczmvup0777684.shtml

 

一段时间以来,除北上广深和海南三亚坚守楼市限购外,各地救楼市新政频出,限购的堤坝一个个被冲毁,降低首付比例的竞赛透着火药味,甚至地方政府要求没有隶属关系的银行为买房者减负,地方政府的楼市焦虑暴露无疑。

笔者所在的中山市,在楼市沸腾的2011年都没有推出限购措施,赶在当年年底前52天(11月10日)颁布的限价令,将当年普通商品房限价5800元/平方,被舆论解读为最短楼市限价令。

近来,中山楼市松绑的声音不断传来,4月30日,中山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向社会征求意见拟再次调整公积金贷款额度和提取相关条件,两人以上共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拟从50万元提高至60万元。此前的4月10日,中山公积金贷款调整首付比例,首次置业购买普通住房的家庭,首付比例统一调至最低20%,而二套房中已经还清首套房贷款的家庭购买普通住房首付比例从最低五成降至最低三成。

从国家层面看,对楼市松绑已经启动。3月30日央行、住建部、银监会联合下发通知,对拥有一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的居民家庭购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调整为40%。

各地楼市新政传递的信息非常清晰,就是鼓励买房以去库存,背后的潜台词是,楼市买就赚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最近,有两件事让笔者若有所悟。一位外地朋友因工作变化,委托笔者寻找买家,转让一年前特惠价购买的一套中山景观房,愿意原价脱手。但发展商方面明确表示内部禁止转售,朋友圈里也没有人表达购房意愿。另一个中山科级干部辞职炒股,300万元炒成2000万元。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位在楼市套牢,另一位在股市暴赚。

于是,想到了这样令人感慨的一幕,有人楼市探低政策护驾之时,从股市出来投奔楼市;有人股市走牛人心思涨之际,卖掉房子博进股市。进出之间背对背的一刹那,两个人在心里笑话对方,“真傻。”

他们面对的政府声音是互相矛盾的,守在楼市门口的政府部门热情相邀,维护股市秩序的证监会八道金牌警示炒股有风险。这一次,一向相信政策市的国人真的该迷糊了,到底该相信谁?

其实,长牛后走到过剩阶段的中国楼市,如今遭遇几年牛一次的中国股市,楼市和股市之间呈现跷跷板效应,就像银行储蓄搬家一样,楼市博弈的大量资金正在转投股市,令感到寒意的楼市雪上加霜。

之前,李嘉诚撤离内地楼市的信息传来时,王石发出警示:“这是一个信号 小心了!”而今,人们对鬼城信息已经习以为常,“狼来了”的声音越来越弱,但退休的地产代言人任志强仍对房价走势作出预测,称现在是买房的“最后时机”。任志强们不知道的是,大牛市的中国股民已经不跟地产商玩了。

也许,中国地产还有大涨的一天,那是中国股市胜利大逃亡之时,到那时,股市获利的资金可能寻求楼市避险,将泡沫化的股市收益兑现。

在股市的浮华里,地方政府拯救楼市的努力,可能被人们反向解读,把刚需族推向买涨不买落阵营,留下一个风水轮流转的时代慨叹。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面取消限购也拯救不了现阶段地方楼市。

对于地方政府和地产商而言,理性的抉择是等待,等待股民激情降温,等待楼市重新成为容纳巨额财富的“资金池”。

                                                    2015-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