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局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中国对东盟的每一个举动都十分关注,因为东盟近来做出的一些决定,越来越偏离中国与东盟过去达成的共识。11月2日,日本共同社援引相关人士消息透露称,东盟及中美日等共18个国家3日、4日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东盟防长扩大会议上将通过联合宣言,中国对该宣言直接提及南海问题的内容表示不满。
报道说,主席国马来西亚向各国分发的最新宣言草案中应菲律宾的要求记入了有关“南海”的措辞。中国对此要求以不个别提及南海或行动规范的形式,仅写入18个国家“将在海上安全领域推进现实可行的合作、维护和平与稳定”的内容。同时,中国对宣言中以不触及南海问题的形式写进“航行自由的重要性”提出了异议。
东盟这样的举动是过去从来没有的,但现在却不断发生。这一切都归结到一点,即美国“重返亚太”,把本来平静的南海搅乱。正是美国近几年的强势介入,东盟再次成为中国、美国等大国竞相争取的“香饽饽”,而且东盟也似乎很享受中美角逐的过程。
2010年,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参与东盟地区论坛时,便宣称美国在南海有国家利益,并表示“我们反对任何……一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随后,美国开始频繁涉足南海:美国的一些公司频繁地接触越南、菲律宾,希望在南海搞合作开发;美国积极地向菲律宾出售武器,与菲达成了新的防务协定;此外,美军还与越菲等国频繁地举行军演,宣示武力。
美国的强势回归,让南海的波涛再难平静,中国与一些东盟成员国的关系日趋紧张。由于美国明确表示深度介入南海问题,东盟中的“中立国”也开始敢于公开批评中国。例如此前一直保持中立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之所以转换口气批评中国。
“印尼和美国一致对加剧南海紧张局势、有损信任的举动感到担忧。”10月26日,印尼总统佐科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后发表了这样的共同声明。很明显这是对中国在人工岛上建设军事设施感到不满。
着眼于通过填埋岩礁等不断在南海增强势力的中国,马来西亚希望从侧面予以美军帮助。10月27日,美国海军“拉森号”导弹驱逐舰进入南沙群岛中国扩建岛礁的12海里内挑起事端,就是从马来西亚提供给美军的军事基地出发的。虽然公开协助美军,马来西亚也意识到会遭到中国的反对,但马来西亚仍然这样做了,如果是以前的话,根本就想不到。
马来西亚一直奉行不结盟运动,无奈美国乃当今世界老大,而马来西亚确实太弱小,尤其是马航飞机两次失事,虽然目前没有查明原因,没有得出结论,但从目前的证据来看,所有的矛头都指向美国,美国为什么要为难马航飞机,从现在美军能够进驻马来西亚来看,其实就是告诉马来西亚政府,如果不听从美国的指令,这就是下场。
舆论场有一种说法,东盟最大梦想是联合自强,身处大国夹缝之间的东盟家以此作为获取自身长久安全的根本途径。本来东盟在大国博弈中,不应该一味的靠着某一个大国,但随着形势发展,东盟昔日主动“平衡大国”的风光不再,一些国家由拒绝依附任何大国,改变为可以接受依附某个大国。
当然,这里所说的大国自然指的是美国。东盟正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让中国与美国相互博弈,自己从中获得最大利益,一方面可以保住目前的利益,一方面可以向中美等国提出更多的条件,这何乐而不为呢?
众所周知,中国一直希望通过双边谈判的方式来妥善解决南海问题。但一些东盟国家由于得到美国的支持,则更倾向于将双边争议“多边化”和“国际化”,以此来增大对抗中国的筹码。随着东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东盟出于维护共同体团结、协作、安全和公信力的目的,必然会更多地涉入到南海的冲突中,双边争议多边化的趋势难以逆转。
虽然中国政府一直强调如若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只能使事情更糟,解决难度更大”,但以上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与东盟“渐行渐远”并非没有可能,反之,东盟倒向美国却是迟早的事。中国现在能做的,恐怕只能是未雨绸缪,基于以上这些现实,开始重新思考南海问题的应对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