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


 引言:企业家首先是一种精神象征,其次才是经营能力考量。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脚踏实地创造价值的精神,是一种贡献企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更是一种超越自我狭隘,活出生命价值的精神。

 

 

“企业家”在中国还是一个定义比较模糊的概念,更是一个使用非常泛化的单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如果一个人创办个企业,我们就称之为“老板”。随着买卖越来越大,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了,我们就称之为“企业家”了。“企业家”成了那些小有成就的老板们共同称谓和身份标签。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企业家一定是企业的所有者。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世界上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家,真的不能称之为企业家了,因为他们不是老板,他们只是职业经理人,比如:GE的韦尔奇、IBM的郭士纳等。

另外,在社会上还存在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好像只有董事长、企业的一把手能称之为企业家,总经理再优秀能干,也不被称为企业家,只能称为经理人。难道“企业家”这个称谓只是送给企业一把手的荣誉称号?

我个人认为,“企业家”这个称谓恰恰应该归属于那些具有极强职业操守,具有很强经营管理能力的职业经理人,而与企业的所有者、老板们无关。“企业家”这个称谓是非常神圣的,它像艺术家、政治家、军事家一样神圣,是不能拿来随便称谓的。一个没有相当艺术造诣、艺术品德的艺术工作者是不敢自称为艺术家的。同样,我们的很多企业家更不能以“企业家”自居,当他人称自己为“企业家”的时候,应谦恭自问:“我合格吗?”

企业的持续发展,创业家、企业家、投机家三者缺一不可。创业家所代表的精神资本,企业家所代表的智慧资本,投资家所代表的货币资本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三大资本形式,对企业发展都不可或缺。然而,三者可以是分离的,也可以是一体的。在企业发展初期,三者往往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企业的创始人既是创业者,又是投资者,还是企业的具体经营管理者。但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创业家、企业家、投资家三者在企业中的分离就越发明显。

阅读很多知名企业的发展史,就会发发现:企业的创始人在企业的发展中往往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总是在关键的时刻为企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有时甚至挽大厦于既倒。人们不禁好奇,企业的创始人何以爆发出如此巨大能量,拥有如此超越一般人的远见卓识?因为他们不仅具有使命感,拥有伟大的梦想,他们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更磨砺了自己的商业眼光,锻造了经营管理能力,真正成为了在商海中能从容驾驭企业发展的舵手,修炼成了真正的企业家。

但是,像GE韦尔奇、IBM郭士纳这些企业家,他们既不是公司的创始人,更不是公司的重要股东。可他们依然凭对企业的卓越贡献,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成为企业家中的企业家。他们为什么能赢得如此盛誉?或许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为推动企业发展所做出的成绩,更源于他们的创业精神、职业操守赢得了社会的肯定,更是人们对他们推动社会进步贡献的褒奖。他们虽然不是公司创始人,但他们同样具有强烈的创业精神,拥有清晰的愿景和梦想,拥有推动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雄心。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其次才是经营管理能力的考量。如果一个职业经理人没有创业的精神,其经营管理能力也强不到哪里去。没有创业精神、价值追求的经理人,永远成不了企业家。

伴随着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社会越来越呼唤企业家,呼唤企业家精神。企业的传承首先是企业家精神的传承,因为企业的战略规划、管理制度、KPI考核体系往往只能管企业一时,而不能影响企业长远。只有企业家精神才是企业的定海神针,让企业在惊涛骇浪的商海中树立起坚定的信念,获得一种意志坚如钢的坚韧和勇往直前的勇气。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也是社会永远稀缺的宝贵资源。这是一种脚踏实地创造价值的精神,是一种贡献企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更是一种超越自我狭隘,活出生命价值的精神。企业家精神是理想主义的化身,更是现实主义的代表,因为它让企业立足现在,更着眼于未来。企业具有了这种精神,就拥有了灵魂,就拥有了生机活力和无限创造力。企业家精神属于企业的每个员工,它与我们每个人在企业中的地位无关,只与人生觉悟有关。即使我们身份低微,只要具备了企业家精神,我们仍不失为“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