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娱乐深似海,从此贵族是路人”,自此,这位洋气又年轻的汽车贵族,自降身段,打入中国市场。
1989年,北美地区豪车市场上迎来了一名新贵。这位从平民家庭“日产”走出来的日籍美人,英文名叫做Infiniti,寓意无限。上市之初就以高性能豪华轿车Infiniti Q45和充满操控乐趣的豪华双门跑车Infiniti M30与雷克萨斯、宝马、奔驰在北美市场分庭抗礼。
2007年,这位日籍美人来到中国,洋气的译名为英菲尼迪。岂料名声不温不火、财路坎坷。6年后意外的被一档大型亲子类互动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带火,随后是《舌尖上的中国》、《极速前进》、脱口秀节目《晓说》和“启释录”万人盛典,轰轰烈烈地踏上了赞助娱乐性节目的不归路。
“一入娱乐深似海,从此贵族是路人”,自此,这位洋气又年轻的汽车贵族,自降身段,打入中国市场。当大家饶有兴趣的看到身边这位美人,以为可以人手一辆时,却发现她又嫌弃地避之千里:“别碰我啊,我的朋友是BBA呢!38元一毫米,你买不起!”
东施的底子,西施的样子
英菲尼迪成立之初是日产家族为了争抢美国市场而成立的新品牌,和以往的日系豪车定位如出一辙。意系超跑、英系超奢,都跟日系豪华品牌没啥关系,因为不是竞争对手。在Entry Level Luxury Car这个领域,前十名里只有德国车和日本车,即日本车与德国车分庭抗礼。因此英菲尼迪的竞争对手或者伙伴是分为两类。一类是同一国籍的雷克萨斯、讴歌,另一类是强劲的德国三宝:奔驰、宝马、奥迪。
跟德国三宝比,英菲尼迪就是东施的底子。
根据JD Power每年的质量报告,从技术角度来说日系三强的车质量是靠谱的,并且使用理念和国内情况是基本相符,故障率甚至总体低于德系三宝;在变速箱方面,宝马用ZF,丰田用爱信,大众的DSG各位高六速腾,奔驰的7速传动系等,总体来说,这六辆车在性能、技术方面差别不大。同一种类型的车,日系豪车也有几万元的价格优势。可是市场并未买账。后者比前者的销量要甩出几百条街。
究其原因,无非在于品牌价值。德系大厂一股名家风范,奔驰世界先驱的名号从来不是白给,每一代S级都引领一股科技潮流;宝马从航空驱动开始,六缸飞机、摩托赛车,起步阶段已是一鸣惊人、屡破纪录。二战期间用黄河750拉着元首的机械化步兵师震撼整个欧陆。从各国首脑座驾到各种电影里的明星,奔驰和宝马在汽车文化史上留着浓重的一笔。而80年代后才出现的小朋友,一度只是(其实现在也是)一些拉皮贴牌的车型。日产虽然历史悠久,但阿三作坊出品的达特桑实在是没有半点豪华气息。论品牌价值,德系豪华车一定是独领风骚的,日系厂牌则欠了些火候。历史上的缺席,没有经历过跟和平、战乱同舟共济的年代,买有经过充当有钱人品味把玩的那个年代,自然没有奢侈品应有的气候。
同样,设计理念也是不能抄袭的。德系的设计,有的放矢,风格统一而特征多变。最有发言权的当属奔驰。还有几个简简单单的线条,就能引起一场时尚风暴。S级复古的车尾、足款足范的两幅方向盘、CLS Shootingbrake性感的背线,还有灯腔内点缀近80颗施华洛世奇水晶,从来都是在艺术时尚圈的良心典范之作。奔驰设计团队的瓦格纳先生回答:“豪华品牌就是要拥有最顶级设计的觉悟,目前新的设计趋势与市场并无关联,正好比欧洲人虽然喜欢经典设计,但奔驰并不会为了迎合一部分人的口味,去放弃坚守自己的设计思路一样。”
对比之下雷克萨斯不断增强内饰的质感,并且罕见地(并且成功地)运用起了家族元素,却依然不能摆脱一股匠气;讴歌那朴实的本田气息的内饰和国产MP4质感的人机交互系统;英菲尼迪靠一些夸张的线条来寻找自信,而车厢内饰也总是用很多复杂的线条去勾勒。那个塑料石英钟,故作豪华的内饰,充满了现代社会流水线上的工业制造感,缺少的,正是德国老牌豪车骨子里散发出的贵族味道。
由于较晚在中国市场落户,日系三强的售后服务网点在全国范围的布局很是比较稀疏,后期维护不便,而不像BBA一样基础打得很扎实。
其实车跟人一样,乍一看没有区别,久了,便知好坏。正如“你不能期望在卖肯德基的街角看到上帝”一样,你不可能把淘宝同款穿出大牌的气质,当然更不会把这些跟随其后的设计品牌奉为经典。在中国这个讲究历史和品牌形象的市场,英菲尼迪能为车主提供的品牌附加值实在太少了。
而英菲尼迪的战略似乎就是打扮成西施的样子。
英菲尼迪设计师克鲁格谈到:“我们的汽车不仅要在展台上看起来不错,更要在大街中展现设计感”,克鲁格说道,“这也是英菲尼迪的优势之一”。多年来的市场竞争令人们对豪华品牌形成固定的品牌形象,比如奔驰代表安全和品质,奥迪是酷和创新,宝马则是驾驶乐趣的代表。目前英菲尼迪还缺乏这样的品牌形象。克鲁格希望把英菲尼迪打造成一个设计品牌。而这种设计品牌定位是否有点操之过急,或者说,作为挤入名流的一个手段,我们不清楚是否行之有效。但清楚地是,没有过硬的实力,任何一种冒进都是玩火自焚。
英菲尼迪主打运动牌 ,很狂野。甚至在SUV中也隐隐有跑车的感觉。日产一直想作跑车,所以90年代陷入危机和雷诺交换控股。但是最后,要运动不运动,但是也不省油也不省油。感觉像是想要面面俱到,结果面面都没做好。
同时,英菲尼迪产品线不够长,而且车型的选择太少。一个豪华品牌,就只卖五六个产品。每个产品的排量选择也不多。可是在这么少的情况下,每款车命名仍旧混乱。在2014年,英菲尼迪车型终于实现了统一命名的方式。正式宣布将推出改款车型开始更新旗下车型的命名方式:轿车、轿跑和敞篷车型系列以Q命名,SUV、跨界车系则以QX命名。
看看英菲尼迪的伙伴们。雷克萨斯、讴歌虽年长但年龄差距不大,几个品牌的距离都比较近,定外、战略等太像了,说明同质化趋向比较明显。人们提到日系车的时候,并不能把几个品牌区分得很明显。定位模模糊糊,品牌感极弱,在自己的阵营里被互相比较,以至于这种内耗损失巨大。相比之下,雷克萨斯又相对出众,在这三种车中有可圈可点。因此,英菲尼迪只能再一次铩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