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融违规上演股市“黑天鹅”


     本周一上证指数低开低走,尾盘下跌260点,跌幅高达7.70%,也创出近七年来的最大日跌幅,股市“黑天鹅”就此产生。在市场一片惨绿中,此前牛气十足的金融股几乎全部跌停,“中”字头个股也是跌得惨不忍睹,沪深两市跌幅超过9%的个股达到159家。

 
    对于股市的突然暴跌,银监会委托贷款新政与证监会重拳出击券商融资融券业务被解读为“罪魁祸首”。而笔者则以为,证监会对于券商两融业务的规范是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股市上演“黑天鹅”主要在于券商两融业务特别是融资业务频频出现的违规行为。
 
    融资融券业务自2010年试点以来,真正使其步入发展快车道的是在规模突破千亿元之后。而去年11月21日的央行降息,更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增加千亿元的规模也从此前需要几个月时间大幅缩短至十个交易日左右。截至上周五,两融余额高达1.117万亿元,其中融资余额就达到1.110万亿元。
 
    在券商两融业务中,不仅融资业务与融券业务发展极不平衡,而且50万元的资金门槛也被相关券商一再降低,个别券商的门槛甚至形同虚设。为了跑马圈地,也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券商两融业务突飞猛进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而本周一沪深股市暴跌已经作出了诠释。
 
    其实,这并非监管部门首次处罚因两融业务违规的券商。早在去年4月份,中信、海通等5家券商因违规展期、违规为客户开立融资融券帐户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此次不仅违规的券商“扩容”至12家,有的券商还存在整改不到位、受过处理仍未改正甚至出现新的违规等问题,凸显出券商在两融业务上的乱作为。
 
    由于监管部门规范券商的两融业务,并再次重申了50万元的资金门槛,不仅券商的业绩会受到影响,许多本不够资格的投资者今后将只能平仓,这也意味着今后参与两融业务投资者的大幅减少。而且,随着融资买入额的减少,也必将对相关个股股价产生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周一的股市下跌,或许仅仅只是开了个头,这实际上也是两融违规上演股市“黑天鹅”的一种延续。
 
    券商两融违规隐藏的风险巨大,背后的代价同样不菲。重要的是,因两融违规导致的股市“黑天鹅”不能再次重演。上周五监管部门虽然通报了处罚结果,但无论是力度还是深度都远远不够。作为股市“黑天鹅”背后的始作俑者,监管部门应该没收券商因两融违规所获得的收益,对于屡次违规者应撤销其业务资格。
 
    笔者以为,规范发展融资融券业务,除了需要完善制度建设之外,两融“跛脚”的格局必须改变,券商重融资轻融券的观念必须改变,投资者做多才能赚钱的投资理念必须改变。有了这一系列的改变,两融业务发展才能更加稳健,股市因两融产生的系统性风险才能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