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理由】职场整形已不罕见,有人觉得小题大做,甚至举着道德的大旗批评挖苦;有人则坦然地接受,“男看钱,女看脸”是时代潮流,并且爱美之心无可厚非。那么我们应该抱着怎样的态度去看待职场整容?整容行业到底水有多深?本期采访嘉宾,来自当代医疗美容的负责人周卫东女士为诸位授业解惑。
记者:了解到您刚来北京不久,简单聊聊您的从业经历吧,是怎样走上这个领域的?
周总:我的家乡是新疆,89年参加工作在当地公立医院工作,主要从事妇科方面的医疗工作;在新疆近十年之后呢,举家搬到了重庆,不得已放弃了之前的工作从新开始,从当地的一家民营医院基层工作开始,一边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一边学习经营管理类的知识,经常辗转到另外几个城市工作。经过几年历练,自己也逐渐有了进入一家医疗单位高层的能力,也形成了这个行业的人脉圈,在妇科、整形行业也有了一定的口碑;于是经过朋友介绍,加上现在老总的厚爱,来到了现在的公司。
现在这家医院有非常权威,从公立三甲医院退下来的知名医生,他们有着非常专业的技能,所以我来到北京后,就直接空降到了当代医疗美容医院,民营医院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份子,当然也得遵循应有的规律,也应该有相对专业的运营策略,例如找到你最合适最长久的盈利模式,让你的设备得到最大程度的效果;让你的产品找到准确的客户定位,让你的运营团队有更强的向心力。
事实证明效果还不错,先赶上了医院十周年庆,就策划了一场小规模的活动,给公司带来了一个成交额的高峰值。
记者:来到北京的整容市场跟您之前所在的南方有哪些不同?
周总:相比于上海,北京市场做起来比较艰难,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吧。
首先,意识。在北京工作这段时间,我发现了一个跟上海非常迥异的现象:不分年龄层,大多数上班族对自己的衣着似乎不是很讲究,很多时候大家都是用宽大的衣服把自己裹起来,冻不着热不到就行了,服装的装饰作用在北方发挥的很小,你会说北漂一族节奏快,没时间,那实际上在上海工作的人们也并不是有多清闲;相反,在上海,大家出门见客户,对搭配的态度是很严肃的:全身不能超过三个颜色、妆容一定要得体、配饰也一定要戴,这代表了尊重。可能是地域文化观念不同吧,北方的客户在这方面比较粗线条,这也表示着美容行业的发展有着意识观念这道阻力。
第二、行业竞争加上地域阻隔。大家都知道,在北京大大小小的整容机构已经很多了,加上恶劣的交通情况,不少客户尽量选择自己靠近的医院,而不去理会你的口碑。我们的弊端是:相比于医院的门面,在写字楼里办公给客户的感觉似乎并不是那么正规,但实际上我们从设备到团队,都是行业里面非常优秀的,同时我们现在的装修,尽量迎合客户的心里诉求:正规、温馨、安全。
记者:对我们步入职场不久的新人们说些建议和叮嘱吧?
周总:我是七十年代的人,工作方面更讲究务实一些,所以踏实勤奋是我的要求,在找好自己的方向后,在工作岗位上尽量长时间的工作,最好达到两三年。
可能不少年轻人为了更高的薪酬去跳槽换工作,并不是选择在刚刚进入社会时踏实地学习和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这样的话不会有一个“破茧”式的绽放,你短暂的工作经验没有给你培养出更开阔的视野,可能你就一直在赚着几千块的薪水,但是年轻仅仅有一次,等你三十岁的时候,还没有引以为傲的技能,那么在这个快速更新的时代,你很可能被时代巨轮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