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发展到2000年前后,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已经做了差不多100亿的规模、并在全国都有了很大的知名度。
但是,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始终有一个忧虑,因为民营企业有一个毛病,那时候不像现在还有社会保障,不管什么企业,只要按月交保险,退休可以有保险。那个时候除了党政机关干部,国有企业都没有保险,民营企业更不用多说。那时候,王健林比较忧虑。大家跟着他干,一旦有一天项目停止了,或者出现大的周期,项目钱不好赚,退休了。大家到哪儿领养老金?得了病怎么报销医药费呢?这实际上是一个员工福利的问题。
也正是这样一个朴素的心情,还谈不上伟大的理想,王健林就想到要为弟兄们将来有一点保障,要做一个有稳定的收益事情。
想到做到,军人出身的王健林雷厉风行。接下来就开会讨论。最终,大家想到了做一个收租的物业,并且要搞个大的,要向世界500强的公司收租子。这个决定之后,在2000年万达搞了第一个购物广场,就是第一代产品。后来做的时候觉得规模偏小,在2002年、2003年做了组合店,第一批叫单店;就是几个楼合在一起,那时候想要做电影院、做超市、做百货,但是没有什么有机的联系,也没有商业设计。后来到2004年的时候摸到诀窍了,成立自己的规划院,前期进行很好的商业设计,设计好之后先去找商家谈判,就是现在叫的“订单商业地产”,这规避了浪费、无效,包括谈判的不对等。这个模式创出来到今天,一直到2005年时候我们又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城市综合体,有商业中心、有五星级酒店、有写字楼、有公寓,甚至还有住宅,还有其他东西,这是一个综合体,这是万达在全球的首创。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万达创新的“城市综合体”,其最早的动力就源自于为员工谋求福利。
(龙吟山书院,颜伦琴,2013-08-29)
◆◆◆ 龙吟山书院,是一个辅佐接班人的教育机构,帮助接班人培育企业家精神、经营理念、家族荣誉感和家族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