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会产生一些错觉,比方说,一个事情没有出现在他的视野里,会觉得这个事情可能没发生,没什么影响,如果他没有听过一个人,那么他一定会觉得这个人不够有名。这样的事情一直发生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上。
因为新浪微博的名人大V打法很成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后果也很严重,这就是新浪微博被媒体化了,社会化了,而丧失了社交性。大V在新浪微博上呼风唤雨,小号却苦苦的熬不出头,只能被大V整天刷屏,还都是社会黑暗面居多。而另一个角度,腾讯微博以及微信朋友圈,还是延续了腾讯最大的优势,社交属性,无论从用户数发帖量还是活跃度,都远远高于新浪微博。但比较不一样的是,都是社交小圈子,从影响力和传播力上要小很多,但社交属性和粘度上,则要好太多。
从腾讯的战略上讲,2012年的大组织架构调整已经很说明了微博的地位和作用,就是成为打通腾讯各平台的纽带和工具,尤其是和QQ、微信的互通,让腾讯微博有了一个不一样的定位,那就是社交的核心枢纽。这个定位显然和新浪微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说,用新浪微博的优点来判断腾讯微博的不行,是非常幼稚的。
腾讯微博目前依旧在花大力气进行产品更新,新版本增加四个大功能,微圈、微热点、微频道、微管家,对用户通过数据挖掘进行重组和分类,然后导向各个细分产品,造成了产品形态和运营形态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改变。换句话说,我们不能用影响力来判断腾讯微博,而要从腾讯微博带来的价值上去判断腾讯微博。之前就有爆料说,图片社交应用啪啪每天从腾讯微博获得的用户回流已超过20万,社交K歌手机应用唱吧的回流用户则每天超过90万,这个数据是非常惊人的。这个内容的价值,也是难以估量的,虽然可能他没有影响到很多人,也没有形成很多社会热点事件,但是他创造的内容是生活化的、高质量的、高活跃度的以及社交性很强的。这样的价值首先非常健康,不是社会负面,其次,流量内容可以盘活很多应用,拉动全平台甚至外围app的活跃,这对于腾讯整个大战略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类似的情况就像淘宝,淘宝之前一直赔钱很多年,现在则为天猫带来了巨量的流量,也养活了聚划算等一系列垂直产品,最终自己也实现了盈利。所以一个产品的定位和作用是第一位的,而目前从微薄影响力日益下滑的角度来说,腾讯微博的做法,实际上更接近美国twitter和facebook的精髓,以社交和分享为核心的社交分享平台,而不是一个以影响力事件曝光为核心的媒体类平台。腾讯微博的虽然在前期声势被新浪微博压倒,但比起一直赔钱的新浪微博而言,腾讯微博为整个腾讯产品贡献的流量平台以及内容是不可估量的财富。
对于产品线极其丰富,内容极其发散的腾讯而言,能把各个产品的内容和关系联系在一起形成生态,是第一重要的事情,能够促进其他产品的发展,才能够让整个商业模式得以有机的结合。从这个标准考核的话,腾讯微博实际上也实现了自己的作用,也得到了腾讯内部的认同。唯一缺乏的,只是一个影响力而已,但是影响力真的比自己活得敞亮通透重要么?如果从一个大公司的战略来说,显然绝非如此。
如果我们单独比较一个产品的话,腾讯大部分产品实际上都是二线产品,一般无法强过领域内第一的产品,但腾讯把所有产品串联之后,就成为当之无愧的巨头,没有任何一个产品可以与他相抗衡,这也是腾讯成为第一大互联网公司的重要原因。
新浪微博的下滑,和社交的重新兴起,真正给了腾讯微博一个逆袭的机会,在对整个生态形成促进作用之后,就好像淘宝一样,腾讯微博自己浮出水面也是一个早晚的问题。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来自搜索引擎的流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来自社交平台的流量则保持了上升趋势,从这个角度来说,腾讯微博很有可能成为未来腾讯各个产品线流量上升的重要渠道,还可能惠及平台上的其他产品。
所以,新浪微博不行了,并不代表微博就不行了,而腾讯微博之前影响力不够,不代表腾讯微博没有价值,或者未来没有发展。而通过移动互联网对整个社交关系重新洗牌后,腾讯微博很可能会上演真正的王者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