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智慧”的精髓就是欺诈
一
《环球时报》2013年 6月13日发表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喻中的一篇奇文:《有必要再认识东方智慧》。文章第一段开宗明义:“着眼于历史,一个总体性的格局是:东方启示西方。人类最高智慧总是源出于东方(包括‘近东’与‘远东’),然后再向西方扩散。”
二
“东方智慧”的精髓是什么呢?喻中在文章中语焉不详。在我看来,“东方智慧”(我只说“远东”)的精髓,一语一蔽之:欺诈!
中国人的主流文化是儒学文化,正是在儒学文化的帮助下,中国建立并完善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帝制,直到近代欧风东渐,中国人也没有从儒学文化这一“东方智慧”中找到民主宪政的任何一星一点的萌芽,没有发现任何“先进性”。
儒学文化的“劝善”是从孝文化入手的,所谓“百善孝为先”。而孝文化的背后,是掌握话语权的成人对孩子的不近情理的苛求,源于近乎变态的自私和贪婪。因为真正的、无私的爱,不会要求孩子顺从自己,不会要求孩子为自己做这做那。凡是强求别人尊敬自己、强求别人爱戴自己、强求别人顺从自己、强求别人赡养自己的人,无不是自私和贪婪之徒。这样的文化教化出来的人民,不是伪君子就是奴才。孝文化貌似劝善,其实质就是欺骗。
“养儿防老”遮掩的,是没有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说明“东方智慧”之下社会治理一塌糊涂。
中国人最崇拜的智慧,是“三十六计”,而“三十六计”的核心,就是欺诈。乔良少将在央视“百家讲坛”以讲“三十六计”而成名,最近曾到淄博“稷下大讲堂”讲了一次,据说因为可以具体应用到工作生活中而大受听众欢迎。
书店里长销不衰的“智谋”、“权术”类书籍,无不赤裸裸地诠释着“欺诈”二字。
赵本山、范伟的小品《卖拐》、《卖车》等等,演绎的就是欺诈,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闲聊时津津乐道,大家不认为小品演示的是愚蠢和丑陋,反而认为是幽默和智慧。
中国人最崇拜的人物,是权术大师。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类的“大帝”,到张良陈平诸葛亮曾国藩之类的名臣,他们无不善于玩弄权谋。谁把权谋玩得出神入化登峰造极,谁就是万众钦仰的“伟人”。
“东方智慧”应用在经济方面,也是以欺诈为中心。西方商人之间的竞争,主要着力于产品的质量、新产品的开发、售后服务、营销策略的改进,等等。而中国人的商战,要么致力于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用欺诈手段追逐利益最大化;要么使绊子、下套子,无所不用其极。端午放假,我在家看了两集《闯关东前传》,电视剧演绎的商战故事,正是通过使绊子、下套子斗垮对方,颇似黑帮之间的黑吃黑。观后,不得不令人得出一个结论:这真是一个善于窝里斗的劣等民族!
三
其实人种并无优劣之分,分出优劣的是文化。劣等文化熏陶下的民族,一定是劣等民族。
更不幸的是,劣等文化又选择了一种劣等制度,使中国人成为“双劣”人群。这也难怪,面临多种选择,劣等文化一定会作最坏的选择,否则就不是劣等文化了。
马主义在欧洲已经是被抛弃的东西,已经被东欧诸国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邪恶的东西,但某些东方人凭着“东方智慧”,反而视若珍宝,仍奉之为“指导思想”。其实他们也未必相信,只是在欺骗老百姓相信而已。对此,喻中当然不敢在文中提及,他大概也知道这是他的一个死穴:既然“人类最高智慧”源出于东方,为什么反而把一个西方人的思想奉为“最高智慧”呢?
《解放军报》 2013年5月22日发表文章(署名孙临平)指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难道喻院长认为“宇宙真理”不是“最高智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