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戴德生——挚爱中华》


受到我学生时代教科书的误导,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对基督教在华传教士,是持负面看法的。认为他们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华的工具。
 
直到最近一些年,接触到一些史料,对基督教在华传教士的看法,才有了改变。认识到他们作为基督徒,是一群热爱真理、正直善良、富有爱心、富有志负、敬畏上帝的人。认识到近代许多次中西冲突,与其说是传教士惹是生非引起的,不如说是我们国家的一些民众,盲目排外、以至滥杀无辜引起的。
 
但说实在话,我了解到的中国传教士的事迹,确实有限。我们的书店,找不到这样的读物。
 
与一位信仰基督教的老同学,网上聊天时,我说到一件事:“我有时也想找一本汉译的西方著名传教士传记,了解他们的宗教思想及实践。我觉得,他们的思想及人格,可能比世俗那些思想家,如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要深刻得多,深沉得多。但大陆,很难找到这类书”。
 
老同学回答道:“我会帮你留意,有合适的,送一本给你。”
 
不久,他便寄给我一本《挚爱中华——戴德生传》。此后好多天,我一直在认真阅读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挚爱中华——戴德生传》这本书,是一本好书,奇书,恩典之书。是我一直在期待和寻找的那种书。
 
此书使我了解到许多为我所不知的史实:西方尤其是英国政府,站在道义的立场,支持本国基督教人士外出传教,努力维护在外传教士的生命财产安全;许许多多西方事业成功的商人、以及普通民众,为传教士在华传教,慷慨地捐钱捐物;十九世纪西方传教士,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在一个异教国家,开创和推进他们的传教事业;当时的西方在华租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中国普通民众、甚至官员,又是怎样从不了解基督教,变成一个个虔诚、善良的基督徒;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是怎样相互碰撞,又是怎样互相协调的;那个时代中国的民风民俗;那个时代的中国,有文化的人、普通民众的道德品质、人生观世界观,到底是怎样的。
 
读完《挚爱中华——戴德生传》,我深深感到,这些传教士,不但是神的子女,同时,由于他(她)们长久在中国生活,与中国普通民众打交道,都有一颗真诚的中国心,爱中国这块土地,爱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民。
 
整本书的主角,无疑是戴德生。如果没有他的努力,没有他的爱心,传教士在中国内地的传教,不可能在短短数十年内,取得那么大的进步。他创建的内地会,不但是十九世纪中国文化的一个奇观,而且堪称十九世纪世界文化的一个奇观。可见,一个人只要善良,只要足够努力去想办法,是能够创造出多么了不起的奇迹!戴德生从来不骄傲,他在最困难的时候,总是不放弃信心和希望,总是向基督耶稣祈祷,这是多么可敬的品质!善良,诚实,有正义感,热爱真理,勇敢,不追求名利,有同情心,宽容大量,意志坚强,彬彬有礼,诲人不倦,博学多才,不莽干,谦虚温和,礼貌待人,如此众多的优良品德集于一身的人,在这个茫茫世间,并不多见。戴德生,正是这样一个美好的人。如果一个人内心没有信仰,是达不到这一点的。
 
那些在中国传播福音的传教士们,他们与其说是为生计而从事传教,不如说是为了真理而从事传教;他们对于尚未接受基督教教义的民众,总是乐而不疲地进行布道;他们遭到误会时,他们处于不利的环境时,也总是意志昂扬;他们与其说向人们传播知识,不如说向人们传播对真理和美德的热爱,传播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他们总是充满耐心,去劝告那些不敬畏上帝的人敬畏上帝,不热爱美德的人热爱美德,努力使更多的人的灵魂得到拯救;他们遇到人与人之间的纠纷,与其说苛求别人,不如说反省自己;他们对待那些普通民众,就像对待自己最亲近的朋友似的;他们不但传教,而且也兴办公益,使那些不幸者得到照顾,使那些遭到遗弃的人得到赡养。这一切品质,我们教师,是多么的比不上!他们才是一群有大爱心,也有大智慧的人!而一个真正的教师,又是多么需要这些品质!与这些传教士相比,我不由得心生愧惭。我感到,我们必须向这些传教士学习,做一个更好的教师,努力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更为高尚、更为善良、更为美好的人。
 
我们许多人,都知道托尔斯泰、泰戈尔、雨果、狄更斯的名字。但我们对于戴德生这些传教士的事迹,则了解得不多。而我觉得,戴德生这些传教士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以及他们对这个世界所作的贡献,一点不比托尔斯泰、泰戈尔、雨果、狄更斯这些人有所逊色。我们应该消除过去几十年,对西方来华传教士的种种成见。认识到这些西方来华传教士,决非帝国主义侵略中华的帮凶,而是中西文明的友好使者;决非一群品德恶劣之辈,而是一个个热血沸腾、富有爱心、富有修养的仁人志士;他们所传播和倡导的,决不是什么精神鸦片,而且是人类社会至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基石。让我们不但向托尔斯泰、泰戈尔、雨果、狄更斯这些贤哲献上深切的敬意,也向戴德生这位来自英国的传教士献上深切的敬意,向其他许许多多来自西方的传教士献上深切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