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出海”寻找新支点


本文写作于2012年8月
 
身为中国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之一的潍柴集团,其实一直在与产品结构风险做斗争。为了化解柴油机这一单一产品的经营风险,潍柴集团通过控股湘火炬、重组亚星集团旗下企业等一系列动作,成功扩展到整车、动力总成和汽车零部件三大业务板块,业务规模迅速扩大。
然而,仔细分析手握的三大业务板块,潍柴集团却是处于隐患四伏的境地之中。在中、轻型发动机及其他汽车零部件上,潍柴集团一直都没有太强的竞争优势,客车也难以在短期内追上领先企业,在所有的产品线中,潍柴集团最为依赖的仍旧还是重型发动机。尽管重型发动机在国内市场占有极高的优势,但其他柴油机企业,包括锡柴和玉柴已经开始蚕食它的市场,竞争正在进一步升级。特别是在国内企业纷纷与国外企业合资,以突破技术瓶颈的情形下,潍柴集团原来积累的技术优势将会被慢慢消解,而与重型发动机紧密挂钩的重卡市场自然也会大受影响。更为不利的情况来自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趋缓,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必然减少,这给重型发动机与重卡的销售蒙上了重重的阴影。
在内外部环境的压挤之下,潍柴集团不得不主动改变,“出海”寻找全新的支点。
 
锁定游艇产业
“出海”一方面是指潍柴集团走出国门,进行海外并购,另一方面也是指潍柴集团将产业布局从陆地延伸到海洋,杀入游艇产业。
游艇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被称为是“浮在海上的黄金商机”。根据欧美发达国家游艇业的发展规律,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游艇业开始萌芽;当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时,进入快速发展期。而我国的相关政策也对游艇产业发展采取了大力支持的态度,《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就将游艇作为了发展水上旅游的重要载体。有统计表明,游艇经济的发展将为我国提供2000亿元的GDP和120万人的就业岗位。
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游艇板块令潍柴集团心动不已,加上从动力层面而言,游艇产业也与潍柴集团现有业务板块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发展游艇产业成为潍柴结构调整的重头戏。
 
构筑欧洲桥头堡
进军游艇产业,潍柴集团先从动力设备入手,借金融危机的时机,果断出手收购法国博杜安发动机公司。
博杜安成立于上世纪初,是一家全球性的海运供应商,以生产16升及以上高端、大功率柴油发动机为主。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以出口为主的博杜安遭受重创,2008年底进入破产程序。但就发动机品质而言,博杜安仍然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收购至今,潍柴动力持续投入超过3000万欧元,扩大了博杜安的生产规模,提升了研发能力,建立了市场领导地位。博杜安发动机销量从2009年的74台,提升到2011年的352台,员工人数由120人增加至202人,收购后的整合基本宣告成功。
不仅如此,潍柴还以博杜安为平台建立了欧洲研发中心,通过这一中心,欧版WP6、WP12发动机迅速打开欧洲大门,进入欧洲市场,博杜安俨然成为潍柴进入欧洲的桥头堡。
 
迈过第一道门槛
2012年1月,潍柴集团再次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在付出1.78亿欧元的股权投资和提供1.96亿欧元的贷款额度以后,潍柴集团收购了意大利法拉帝有限公司75%的股权,实现绝对控股。
创建于1968年的法拉帝是全球最大的豪华游艇制造商,拥有世界最先进的船型开发、动力匹配与内饰设计中心,以及由160多家主要零部件制造商组成的全球供应商体系。目前,法拉帝拥有8个游艇品牌,其中4个位居全球前10大豪华游艇品牌之列。此外,法拉帝在意大利和美国迈阿密有8家造船厂,全球80多个国家拥有销售网络
2008年,法拉帝销售额一度超过9亿欧元,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公司经营每况愈下,到2010年销售额大幅缩水至5亿欧元。在资本层面,法拉帝股东近年来大搞杠杆收购,造成公司过度举债。随后发生的欧债危机,成了压垮法拉帝的最后一根稻草,由于无法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法拉帝面对巨额账单一筹莫展。
从理想的状态来看,潍柴集团的这一次跨国收购,会带来双赢的局面。潍柴集团可为法拉帝产品进入新兴市场提供渠道、资金及其他有效资源支持,协助法拉帝全面开拓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区等新兴市场;同时,潍柴集团可为法拉帝欧洲的生产基地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零部件,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此外,潍柴集团还能为法拉帝提供资金支持等更多资源,促进其在传统欧美市场以及新兴国家市场业务的快速发展。
法拉帝拥有国际知名的品牌、顶尖的制造技术、优质的产品、完善的销售渠道以及全球领先的工业设计能力,对于潍柴而言是一个理想和极有战略价值的合作伙伴,将推动潍柴集团将进入全球顶级豪华游艇市场,使业务模式由投资拉动的装备制造业向消费拉动的高端奢侈品拓展。在收购完成之后,谭旭光也毫不掩饰进军游艇行业的雄心,“通过本项交易,潍柴集团将直接进入全球顶级的豪华游艇市场,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豪华游艇产品及推进系统供应商。”
但是,北京大学风险投资研究所研究员马光远表示,这样一个看起来是强强联合、似乎未来前景非常好的收购,事实上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
其一,潍柴尽管在收购博杜安之后,在游艇动力设备上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于整体游艇产品并没有涉足过,不是十分精通。尽管它将游艇产业视作新的战略布局,但是最终能不能玩好游艇,产生一些协同效应,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其二,法拉帝本身是一个奢侈品牌,中国虽然目前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的奢侈品消费国,但是在奢侈品品牌本身的运营上没有什么经验。我们不能把一个奢侈品品牌看成一个普通品牌,中国游艇产业未来的潜力可能很大,但是并不等于未来游艇产业的奢侈品品牌跟一般品牌的经营是一样的,这对于潍柴来讲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其三,中国企业与欧洲企业、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之间的很多并购最后功亏一篑,失败原因何在?主要是整合问题。文化的整合、劳工的整合、法律的整合等等,对于中国企业从来都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这个难题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对于潍柴而言同样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从这个角度来看,潍柴集团仅仅是迈过了“出海”的第一道门槛,未来的道路依旧漫长而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