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企业或公司里面,经理人往往需要领导某一群人或某些业务,并做出相应的成绩。很多人认为,经理人业绩的好坏与其自身的能力相关。这或许没错,但是如果处于其它环境,比如在另一个国度,经理人如何生存更多的就有赖于对这种环境的熟知程度了。
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在世界金融危机中较为平稳地发展,还一度被认为是拯救欧债危机的救世主。虽然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加剧,曾经的比较优势在逐步消失,“世界工厂”的头衔或将让位,但整体而言,中国的形势还是趋好的,改革的力度在加大,政策逐步得到完善,中国依然是经理人可以大展身手的舞台。
那么,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国情环境下,这个群体的人应怎样进行本土化呢?
熟知文化商业环境
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国经理人而言,他们具有天然的优势,在领导企业时自然惯于运用这些能力。而对于外来的“空降兵”,在加入之前或者之后都要在学习和熟知当地文化、商业环境等方面下足功夫。
在中国,党建工作在很多企业内都是极为重要的,包括国企、私企、外企在内在这方面都做了不少工作。连锁巨头家乐福去年在北京成立了家乐福党总支、团委,这是世界知名零售商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的一大措施。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就有外企开始进行党建工作了,北京市投资促进局党委所属外资企业均要求成立党组织机构,甚至某外企总部CEO来到中国后向国内公司CEO兼党支部书记行礼。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下,建立党团组织、开展党团建工作对提升企业文化、密切员工关系、推动企业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摩托罗拉(中国)公司前总裁赖炳荣是就是中国本土化的代表。在1995年,他提出了“四大战略”(投资与技术转让、管理本土化、配套产品国产化、合资企业与合作项目),其核心思想就是本土化。同时,设立中国研发中心、创办摩托罗拉大学,对新员工、在职优秀员工、中方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中国政府官员等提供培训。此外,进一步实行采购本地化,降低成本,控制库存,减少新产品开发的周期。
人治而非法治
中国到底是一个人治社会还是法治社会,现在并没有一个明确定论,不过对于在中国的经理人来说,擅长且乐于使用符合中国情况的人治才是更重要的。
相较于法治,人治的优势在于高效。一个决策的通过不需要繁琐冗长的审批程序,一个好的经理人,其优良决策往往能够得到快速高效地实行,并最高效率地利用公司资源,使之达到更好的效果。
这样的人治与中国人信奉儒家思想、讲究三纲五常、重仁义、讲人情的传统礼仪习俗有关。在组织工作中,强硬的行政命令虽能起到一定得到作用,但终究会导致员工的怨气,因而要努力去了解他们,并学会尊重他们的感情,选择大多数人普遍认可和接受的方式,定能赢得众人的支持。
运用这样的人治方式,需要经理人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这样会衍生许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举措或影响力。在企业中,一个有道德的经理人通常会受到员工爱戴和尊重,并由此带来强大的团队凝聚力。而这样的敢打硬仗的员工才队伍能更好完成企业的生产、销售目标。
拥有好的战略眼光
这种好的战略眼光,是指能够适应快速变化和波动市场并做出正确应对。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在那个国度,高层管理者必须具备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因而他们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环境,而低层次的管理者主要在实施上级的决策。
市场变化多端,经理人需要应机而行。“机”是指企业的经营环境,包括消费对象、竞争对象、协作对象以及经营者本身。如能在应变中造就有利的形势,就能在变化中处于主动地位,保持竞争优势。
经理人的应变能力表现在经营活动中,是要善于敏锐地观察旧事物的缺陷,准确地捕捉新事物的萌芽,由此提出大胆的、新颖的设想,并进行周密论证,最终制定出可行的方案以付诸实施,这也就是职业经理人的创造能力了。
比如在2004年,中国出口退税将执行新政策,这属于结构性调整。当时,摩托罗拉公司在当年利润率大幅下降,公司只能承担退税率下调的两个百分点,当下调四个百分点后,公司就立即转移生产。
如何让获得这种应变能力呢?其实并非妙不可言,但也不是可轻易拥有的,因为它来自一个人广博的知识、卓越的见识、乐观的个性、非凡的性格,尤其需要在长期的实践加以锻炼。
强化执行力
作为一个企业的经理人,其必定是实干家或实力派,因为执行是经理人的第一要义。决策出台后,经理人要集中精力进行后续的实施,对所需的人、财、物、技术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并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策略,还要在执行过程中具备相当强的抗风险意识和能力。
如果在决策实施的过程中,企业出现人手紧缺或部分员工能力不足而面临影响大局的时候,经理人往往就需要在细节之处着手,更加细心地统筹手中有限的资源,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这其中考验的是经理人的执行力。
同时,经理人更要关注下属的执行力,因为他们才是决策能够最终实施的关键因素。如何来做呢?培养和造就一批执行力强、有责任心而且态度明确的执行高手,就是不错的方法,这不仅能够带动其他人的执行力,也是管理者执行力强弱的有力证明。
在中国南方,许多制造型企业的老板就是执行力很强的人,他们作为公司的负责人,通常都会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做细致的了解和指导,并大胆做出决策,有些人甚至加入到生产流水线,亲自负担起一部分工作内容。
应当说,熟知文化商业环境、进行人治是十分中国化的做法,拥有好的战略眼光、强化执行力是任何经理人都应该具备的特质,只不过要加入中国的元素而已。简言之,作为职业经理人,需要统筹全局、安排得当、人尽其用、各显其能,这不仅是职责所在,也是能力所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