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CPI进入上升周期 警惕通胀重抬头
导语:2013年1月11日上午9时30分许,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2.5%;食品价格上涨4.2%,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2.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5%。2012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8%。其中,城市上涨0.8%,农村上涨0.9%;食品价格上涨2.4%,非食品价格持平(涨跌幅度为0);消费品价格上涨1.1%,服务项目价格持平。2013年1月11日上午9时30分许,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 2012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1.8%。数据显示,2012年1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9%,环比下降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4%,环比下降0.1%。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表示:“2012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2.5%,CPI环比和同比涨幅分别比11月份扩大0.7个和0.5个百分点,呈现加快回升态势。从环比来看,12月份非食品价格走势总体较为稳定,食品价格普遍上涨,菜价上涨尤为突出。从同比看,12月份CPI同比上涨2.5%,与2011年同期相比,2012年最后一个月物价增长速度超过市场预期,创出7个月以来的最高涨幅。其中,八大类价格七涨一平,食品价格上涨最多,对总指数的影响也最大。12月份CPI涨幅扩大,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特别是蔬菜价格大幅上涨带动与季节性及天气因素的存在。一方面是北方降雪偏多,南方多阴雨寡照天气,影响了蔬菜的生产、运输和经营。另外一方面是由于天气变冷,肉类消费增加,牛肉和羊肉价格环比持续上涨。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影响,加之春节临近,部分鲜活食品价格可能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分析:“2012年全年全国CPI比上年上涨2.6%,低于年初预期4%左右的调控目标,也是最近三年来最低年涨幅。2010年全年CPI同比上涨3.3%。2011年,全年CPI涨幅更是高达5.4%,远超当时4%的调控目标。2012年CPI同比涨2.6%涨幅远低于调控目标。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仍将全年CPI涨幅控制在4%定为目标,而2012年2月开始,全国CPI涨幅就进入了下行通道,虽然年末微有上涨,但全年最终定格在2.6%,不仅实现年初4%的预期目标,而且大幅低于目标,相比2011年每月动辄4%的CPI涨幅,2012年的物价涨幅控制在了可接受范围内。”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直言:“CPI数据与百姓感受差距巨大。2012年12月CPI较上年(同比)升2.5%,预期升2.3%。本轮CPI筑底基本完成,已经进入新的上升周期。CPI增幅超预期,从2012年下半年起整个经济复苏对物价进行传导加速。市场的焦点是社会融资总量的加速,以及影子银行的坏账比率问题。CPI只是这些问题的表征,影响最大的是未来货币政策的力度。”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分析:“数字反映中国通胀有升温迹象,生产者物价则喘定,反映内地制造业的情况已稳定下来。但是通胀抬头是大概率事件。新年伊始物价快速上涨就是征兆。原因除了季节性、节日性和特殊时点的眼前因素外,导致通胀攀升的根本性因素并没有消除。由于2012年末,M2余额97.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8%,2012年GDP约51万亿,M2已是GDP的190%(实行量化宽松的美国,其M2也只有GDP的70%)。2013年中国M2将轻松越过100万亿,长期的通胀风险和通胀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需警惕长期通胀风险。”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表示:“鉴于即将到来的春节等季节性因素,中国2013年前期通胀率料将大幅波动;但整体而言,中国上半年CPI年率升幅仍将低于3.0%的水平,料难引起政策收紧。在这种情况下,价格上将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格局。上涨的动力主要来自农产品、资源品和服务业,下跌的动力主要来自一般制造业。进入2013年,国内投资者对新的一年内需增速恢复性上升存良好预期,国内成品油、化工产品市场价格多在四季度后期呈现上涨趋势,延续至元旦后,基于节前备货以及天气因素影响,市场买气回升,部分工业品价格涨势仍强。”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指出:“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此前经济下行的趋势已经结束,经济完成了筑底,走势已步入温和回升的阶段,将进入了上升通道。在PMI经济先行指标重返临界点之上、工业生产触底回升、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良好等多方经济指标利好之下,2012年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程度明显收窄,2012年四季度经济增速已经开始趋稳。一方面是去年四季度总需求将继续小幅回升,带动经济增速逐步走稳略升。另外一方面是尽管2013年全球需求水平仍将保持疲软,但是考虑到去年四季度经济复苏的延续与换届因素对投资、消费的推动作用,在稳增长政策持续背景之下,2013年经济增速有望小幅回升,2013年中国GDP增长率将恢复到8%。经济回暖对股票市场产生了一定的正面作用。也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上市公司业绩摆脱了下行,四季度有所回暖。股票市场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回暖将会更加稳定。这对各板块有普遍的积极影响。PPI的同比回升对工业企业的业绩有促进作用。板块方面,周期性行业会有更好的表现。”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认为:“展望2013年,CPI与PPI趋势将有所分化,其中CPI温和可控,中枢在2.5%左右,围绕中枢上下波动的可能性较大,低点出现在1月份;而PPI出现前低后高走势的概率较大,上半年主要徘徊在负值区间,下半年可能回升到2%左右的水平。2013年,CPI显示的通胀依然温和可控。首先,CPI同比翘尾因素较低。今年12月CPI环比涨幅实现季节性持平的概率较大。这样可以大致推算2013年CPI同比的翘尾因素,除6月与7月在1.5%左右,其他10个月的翘尾因素均位于1%以下。其次,从新涨价因素看,2013年产出缺口为负的趋势依然会延续,CPI涨价压力并不大。食品上涨幅度有限。因此,2013年CPI的新涨价因素将延续2012年的特征,即与季节性基本吻合。叠加CPI同比的翘尾因素,可以大致估算2013年CPI同比的区间。2013年,CPI同比的中枢在2.5%左右,围绕中枢上下波动的可能性较大,低点大致出现在1月份,为1.5%左右。”
统计局:12月CPI涨幅续升至2.5% 2012全年涨2.6%。2012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2.5%;食品价格上涨4.2%,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2.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5%。2012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
一、 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12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37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4.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41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6.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5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4.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2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1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6.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22个百分点);油脂价格上涨4.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6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5.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11个百分点。
烟酒及用品价格同比上涨1.5%。其中,酒类价格上涨2.7%,烟草价格上涨0.7%。衣着价格同比上涨1.9%。其中,服装价格上涨2.0%,鞋类价格上涨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7%。其中,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9.5%,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0.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同比上涨1.7%。其中,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2.4%,医疗器具及用品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1.1%,西药价格上涨0.5%。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持平。其中,车辆使用及维修价格上涨5.1%,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涨2.6%,城市间交通费价格上涨1.7%,通信工具价格下降10.7%,交通工具价格下降1.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1%。其中,教育服务价格上涨2.6%,文娱费价格上涨2.4%,旅游价格上涨1.1%,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及服务价格下降4.7%。居住价格同比上涨3.0%。其中,水、电、燃料价格上涨4.0%,住房租金价格上涨3.3%,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0.8%。据测算,在12月份2.5%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上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消失为0,新涨价因素约为2.5个百分点。
二、 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情况。12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约0.79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7.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46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8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3.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2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2.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5个百分点;蛋价格上涨3.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3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0.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1个百分点;粮食和油脂价格分别上涨0.4%和0.2%,两项合计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1个百分点。12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持平。其中,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居住价格均上涨0.1%,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均下降0.2%,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均持平。
统计局:12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降1.9%。2012年1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9%,环比下降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4%,环比下降0.1%。2012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1.8%。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分析:“2012年1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9%,该数据连续三个月出现回升。PPI数据符合预期 经济企稳回升态势确立。涨少跌多,利润下滑,构成了钢厂和钢贸商印象深刻的2012。不过,翘首等待国家政策扶持,等待市场真正回暖的钢铁业,在去年第四季度,似乎终于抓住了希望:现货期货市场钢材价格不断上扬,基建带来潜在需求。尽管行情还是不好,但比最差的时候好了一点。不过,随着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超预期抬头,处在上游的铁矿石价格上涨,身处经济最前线的企业对经济是最敏感的,让钢铁业倍感压力。2012年初,钢铁业遇冷近半年,媒体大篇幅报道“钢铁行业全面遇冷”,“全行业亏损拉开序幕”。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表示:“在国内推出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换届促投资效应以及全球宽松的流动性背景下,国内生产需求将缓慢回升,国际经济形势也进入弱复苏阶段,这些因素使得2013年PPI的反转趋势基本确立。此前,汇丰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PMI(采购经理指数)数据均显示,12月PMI已经达到2011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纪录,也显示中国制造业运行情况已经出现了小幅改善。不过,PPI呈现降幅收窄的走势,环比涨幅弱于历史均值水平,显示当前经济仍是弱复苏,产品价格回升的力度偏弱。”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认为:“自2012年3月起,中国PPI月度数据就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不过在9月份同比下降3.6%,创出近3年新低后,月度PPI降幅已连续3个月收窄。扣除蔬菜价格的影响,中国12月份CPI仅小幅回升。加之PPI收缩幅度仅略有收窄,显示需求面的回暖仍是温和的。在具体政策工具方面,预计2013年准备金率可能下调两次共计100个基点,利率水平下调的必要性下降。虽然PPI依然处于负增长状态,但其近来的走势还是传递出一些积极信号。PPI降幅的收窄意味着中国企业的日子未来会好过一些。在触底回升后,中国PPI有望在2013年上半年由负转正。”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分析:“2013年PPI同比的走势主要由翘尾因素决定。考虑到产能过剩,明年PPI环比涨幅会小于季节性涨幅,PPI同比增速中枢大概在1%左右。其中上半年,PPI同比为负值的概率较大,四季度可能会小幅升至2%左右的水平,这将在明年上半年继续拖累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对于2013年物价的判断主要基于常理,当然这种判断是有风险的,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外围大宗商品价格出现类似2007年的大幅上涨,这将加剧输入性通胀风险,基于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这种可能性不大。二是受猪肉等食品供给收缩等事件性冲击。三是资源品价格改革,这将一次性抬高物价水平,但这不影响趋势判断。”
二、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变动情况。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0.1%,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0.2%,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1%。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3%,衣着价格上涨0.1%,一般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价格均持平(涨跌幅度为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农副产品价格环比上涨0.5%,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纺织原料类价格均上涨0.1%,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持平(涨跌幅度为0),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0.4%,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0.3%。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指出:“虽然CPI与PPI在2012年均出现趋势性回落,但在2013年,两者走势将有所分化,PPI受翘尾因素影响,走势大致前低后高。一方面,2013年PPI翘尾因素前低后高。历史数据显示,2001-2011年,12月份的PPI环比持平,12月以来钢材、铜价、煤价等高频数据亦大抵如此。今年12月PPI环比持平的概率较大。由此,可以推算出2013年PPI同比的翘尾因素。其中上半年仍然大幅为负,特别是前5个月均小于-1.5%,下半年开始逐步收窄至零附近。另一方面,新涨价因素有限。目前部分产业仍有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产品价格反弹后,产量提升会再次导致供大于求,产品价格再次回落。但当产品价格下跌,由于部分高成本企业的边际产量会被淘汰,供给增速回落,供需再次平衡,产品价格趋稳。因此,工业品价格会出现反复,既不会像10月以前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也不具备趋势性的上涨条件,窄幅振荡的可能性更大。” 一、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变动情况。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2.7%,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6.1%,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2.4%,加工工业价格下降2.5%。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9%,衣着价格上涨1.3%,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8%,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同比下降8.4%,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3.7%,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燃料动力类价格均下降2.5%,纺织原料类价格下降1.5%,农副产品类价格上涨1.6%。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8%。其中,城市上涨0.8%,农村上涨0.9%;食品价格上涨2.4%,非食品价格持平(涨跌幅度为0);消费品价格上涨1.1%,服务项目价格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