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决战动员


  “中国金融业的结构性不平衡,直接融资比重过低,已成为影响当前中国金融稳定、未来有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的隐患”。这个观点是郭树清召集几大银行和众多私募基金高层管理者举行座谈会时,与会各方达成的共识。尽管这个共识来得晚了一些,但这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共识。有了这些共识,资本市场的事恐怕就好办多了。

  尽管与会者对近期做空中国势力活动猖獗“只字未提”,但从会议召开的时点上看,两者间不能说没有联系,而且从会议的层级上看,也不像是证监会的一己之为。郭树清强调:资本市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各个专业机构秉持价值投资理念,为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和维护投资者利益贡献更大的力量。

  大原则与大方向的正确这是一切变革的前提,我虽不敢说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一定会达成重大的成效,但这毕竟是一个好的开始,值得赞赏。

  为什么上述共识在我看来及其重要。原因就是,高层已经意识到我们一直以来大声疾呼、不断提示的一个重大风险――企业资产负债比率恶化。这不仅是企业的风险,而且更是银行的风险。我们多次强调,中国经济风险主要不在于银行,因为以国有为主体的中国银行业,背后有政府的鼎力相助,即使个别银行出现一些风险,那也仅仅是个别问题,只要政府相助,就不会演变成系统性风险。但实体经济一旦发生大面积的财务安全问题,银行不良资产必定会整体上升,引发系统性风险。因为,中国间接融资(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贷款)占比非常高。

  实际上,在新一轮成本上升的推动下,企业负债已经大幅增加,资产负债表不断恶化,这时候如果股票市场再不能提供坚实的融资支持,中国金融安全势必恶性循环――企业资产负债表越不好,银行越审慎放贷,贷款成本越高,企业就越难以承受,资产负债表就越坏,银行风险越大,贷款定价更高。

  所以我们必须看到,不管什么原因引发今天的后果,也不管过去的错误多大,一切抱怨都无济于事,我们必须尊重现实,当务之急是立即修复中国实体企业资产负债表,这是确保中国经济安全的不二选择。这或许也是郭树清强调“资本市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关键所在。

  说到这儿,我想大家该明白,为什么这次座谈会要请银行家和私募股权基金出席,而且是分别座谈了吧?因为郭树清必须告诉银行家,没有股市,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就无法得以修复,银行风险就会越来越大。所以,银行必须在揽储和鼓励储蓄转化为投资之间做出平衡性选择,而不是一味高息揽储,阻止储蓄转化为投资。郭树清必须劝导私募股权基金通过更多的渠道,为企业提供股权投资,这时候投资最合算,因为一旦企业财务安全度提高,资产价格也会随之提高。

  当然,郭树清请私募股权基金座谈是不是还有阻止其协助做空势力的内涵?我看是。民生银行遭遇做空攻击之后,中国证监会已经明令要查处恶意做空、操纵市场的行为。同时,郭树清在座谈会上指出:希望专业机构秉持价值投资理念。这是不是告诉这些私募股权基金,价值投资不是让具有极高投资价值的股票继续跌,而是涨。

  另外,中央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贷款确实出现温和放大,这或许说明,央行货币政策已经转向“被动宽松”状态――即不主动投放,而是依据市场需求进行投放,就算货币供应量有所增加,也不主动紧缩。这样的做法有利于中国股市的温和复苏。

  就我个人而言,我想明确地告诉观众,我本人过去对股市的悲观态度已经开始转变。不过,这场战争异乎寻常,市场波动会很大,忘记过去的经验,更多一份谨慎小心是必要的。请不要以为我不再悲观就一定乐观,我还要观察几件大事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