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超标接待“软规定”要靠“硬执行”
针对个别中央单位和个人违反规定,不到定点饭店住宿办会,向地方单位转嫁费用负担,个别地方接待单位超标准接待等问题,财政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党政机关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差旅费、会议费管理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党政机关出差和会议定点管理。(2012年8月27日人民日报)
公务消费居高不下,超标准接待有禁不止。这已经成了让中央头疼令基层心烦的官场诟病,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事实上,我国关于公款接待早有规定,中央政府已发了数百个文件,但从效果来看,基本没有实质效果。中央单位不执行标准,向地方转移差旅费;地方政府超标接待,大吃大喝之风盛行已成为公务接待的常态。种种不正常的公务接待现象,一方面说明了关于公款接待的规定还是缺乏制度设计上的细节体现和可操作性,规定太“软”,执行也就难“硬”。
超标准接待,一方面是官场大吃大喝习惯使然,另一方面还是源于在对制度执行方面的不到位、不够狠。当然,从中央治理不正之风的决心和意志来说,可谓用心良苦,一而再、再而三地出台有关禁令,其目的和意图,就是要对下去的官员以及基层的干部有所提醒、有所警戒。事实上,中央早在2007年就制定过对中央单位下地方的差旅费等标准,但现实并不如人意,出现了“个别中央单位和个人违反规定,不到定点饭店住宿办会,向地方单位转嫁费用负担,个别地方接待单位超标准接待”等公务接待上的不正之风。
因此,中央再出新规,体现了中央治理公务接待的信心和决心。 观察此次财政部发出制定的十项要求,公款招待在施行程序上,有了新的规定。不管是出差还是举办会议,此次规定在公务接待程序上有了新意。细读规定还可以发现,制定的公款招待细则规制方面,8条针对中央和地方的规定中,有6条是对中央党政机关,即对被接待方提出要求。这说明,中央已注意到,此前党政机关通过拖延结算时间,来转嫁差旅伙食费用的做法比较普遍。同时对下去的官员也是一个提醒:下级政府的正常接待体现的是按规矩办事。
其实,公务接待超标不超标,中央领导到地方上来,到底应该怎么接待,绝不是接待本身的事情,而是牵扯到官场文化、官场生态、官场潜规则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表现。因此,单独依靠下来的官员以及地方的干部自觉自愿自律自管,显示不太可能。必须从其他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奏效。
一要强化公开。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公开才能执行,要推动信息公开,将公款招待纳入“三公”经费范围,接受人民监督。公开的事项要具体细致,让群众看得懂、辩得明、监督得上。对每一项的公务费用要分列开来,进行“事件管理”,要公布“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接待了谁,接待的标准”。如此公开,在政府体系内监督,让媒体监督,同时,可以让财政、纪委等相关部门备案,合力共治公款乱象。
二应取消接待。如果要根治公款接待等“三公”经费的不正之风,根本上来说,应该取消“接待”这一说。谁出差,谁负责承担费用,地方政府也就义务承担或被转嫁费用了。村一级曾经提出“零招待”的规定,其他各级各地党政机关,也应该提倡“零接待”,并且严格规定烟酒等不能开发票,不得纳入报销范畴,也就可以从细节上、根本上管住一些官员将什么都往“公务接待”的筐里装的心事和想法。
三须净化土壤。在官场,向来就有“接待就是生产力”,“招商就是喝酒,喝酒便是工作”、“陪领导喝酒,更是重要工作”等说法。上级领导往往有着项目投资的决定权,因此,领导“下基层”,接待不好哪成。地方官员普遍担心,怕接待不好上级,弄不到项目,有心理负担;而且现在有些接待费用还直接纳入上级拨款,成为了官场上下的“一种交易”。如此等等的不正常现象,必须切实加以转变。要规范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运行,加强对各级各地官员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等方面的教育和锤炼,净化官场生态和政治土壤。
四需加大问责。有法必依,有令必行。这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既然有了关于公务接待方面的规定,就必须不折不扣的落实和执行。对于任何违反规定的人,不能职务高低、级别大小,都必须严肃问责、严厉惩戒,绝不手软,决不姑息,以严问责来倒逼各级各地党政官员守规矩、端行为。要加强部门联动和配合。各级财政部门要主动会同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加强对差旅费和会议费管理,杜绝各种违规违纪行为,严肃财经纪律。
吃喝招待之风,影响着党风政风。因此,整治公务接待中的不正常现象和不正之风,是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人心向背的重要工作,必须靠“严落实”、“硬执行”来促进党风政风的好转,从而树立廉洁节俭的政府形象,赢得百姓赞誉。
(倪洋军)
相关新闻:
地方不得超标准接待中央机关工作人员
治理超标接待“软规定”要靠“硬执行”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