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14)日读到明·皇甫录撰《明纪略》仅一卷,共三十一葉。其中第九葉著有“永乐四年八月集翰林儒臣及修书秀才十数人于丹墀内同赋白象诗擢右庶子胡广为第一王涯为第二馀赏赉有差”。其著述引起本人特别关注。
图1
翻阅《黄淮文集》第14页,“退直稿·七言古诗”黄淮著有“白象诗有序”正是叙述永乐四年(1406)八月初一,承旨赋“白象诗”情事(详图2)。
图2
黄淮是当事人,他描述当时是“千馀人”;皇甫录作“十数人”两者所记述人数相差甚远,两人必有一者误。黄淮著述自己得第二名,有罗纱之赐。皇甫录著述“王涯”为第二,明显讹误。
查阅“永嘉黄氏敬乡楼”排印本(图3)、玉海楼抄本(图4)均为“千馀人”。

图3 敬乡楼本“白象诗”

图4 玉海楼抄本“白象诗”部分
至于“千馀人”会不会是“十馀人”笔误出的错呢?南京明故宫丹墀内面积能否足够同时安排千馀人呢?似乎“十数人于丹墀内同赋”白象诗,还合理些。
特地,查阅胡广《胡文穆公文集》卷四·十有“应 制赋白象歌”如下图5:

图5
胡广得第一,可惜他的“应制赋白象歌”没有说明当时有几多人同赋“白象诗”。

图6 《逃虚子》姚广孝有“白象”七言古诗
感觉不像是参与永乐四年八月初一 应制时所作。
图7 《觉非斋》卷八金实赋五言排律“白象诗一十韵应 制作”亦没记载参与人数。
而金幼孜《金文靖集》卷六·二十一有“瑞象赋有序”,明确是永乐十六年秋九月,系另外一回事。
杨士奇《东里文集》卷二十四有:“白象赋应 制” 亦没记载参与人数。
二仪含精至和毓灵诞生神物为时之祯伟形体之弘博屹髣髴兮其若陵运修鼻以妙用吐氷柱之刚贞胆弥烈而下处乘四时以流行耿瑶光其上直禀金德之纯粹明皓质之自然浮素华于纤毳宜玉山与琼林步消摇而泄泄虽遐夷之穷谷暂混侪于狒狒谅圣人其在上岂终潜而竟晦于是干符昭兮泰阶平坤珍显兮黄河清凤凰集乎德辉麒麟感乎 圣明驺虞应乎仁化神龟通乎孝诚独何为兮淹留不踊跃而作兴尔乃出灵启途海若静波风伯导从云师护遮振高足以于迈出南溟之天涯顾夷獠而长辞遵大路于中华不疾而速千里歘忽言戾都畿瞻望宫阙辟天门之九重来王会于万国随驿使而进趍仰 天颜其咫尺拜跽俛伏舞蹈悦怿何幸庞野之资膺此遭逢之极也于是天子勑命圉臣厚粟丰刍华缨络首文衣被躯恩荣汪濊感激何如虽无能以报称敢不勉其钝驽愿备驾于 皇辂从六龙以任载严九关之巍巍参虎豹而列卫又引重与致远明枉直而祛害誓承殚乎尺寸奉圣皇于万岁 (永陵注:蓝色系拷贝网络文字,未与原著作校对,下同。)
杨 荣《杨文敏集》卷一有:“白象歌”
圣皇声教被八荒乾坤和气储嘉祥逺人效职贡方物万里厥篚来梯航南邦白象生特异粲然逺自占城至殿头旭日眩双牙阶下微风生两耳特超羣队毛质纯月下浑疑霜满身不由林邑渡沧海却趂千官拜玉宸周章跪舞见天子重瞳屡顾龙颜喜晴霄遥晃雪花明拂曙银光静如洗食以瑶草饮醴泉赤麟朱鳯参后先恵养欣登上林苑驰逐不记天南壖从兹出入近金殿仙仗徐行乘御辇太平圣祚亿万年载咏歌诗播悠逺
王 洪《毅齋集》卷一有“瑞象賦” 亦没记载参与人数。
瑤光之精至和之珍彩霞之色景星之文兹其所謂瑞象而特應於我聖君者乎爾其始生也協隂陽感星辰集衆靈走百神斡玄鈞以凝化孕太和而萃真吸沆瀣於夜月耀華彩於朝暾鬱律峥嶸魁壘嶙峋巍然而行屹然而蹲突若山峙蓊若雲屯其文彩也則璀璨灼爍煇煌燁奕皎纍纍而含珠郁彬彬而間璧玉煇煇以凝素瓊斑斑而點碧丹霞照而紫氣騰玉露潤而祥光溢逺而望之燦然如繁星之耀蒼旻近而觀之朗然如晴雪之映朝日也爾乃濯浴清波翺翔瓊島徘徊芳林咀嚼瑤草含和而鳴則嘉氣合而清風生臨髙而居則靈芝茂而慶雲繞蠻夷覩形以奔告蕃王焚香而致禱兹實應我中國聖人之在位特生此為太平之瑞寳也於是茹以素玉之英沐以碧醴之泉縻以五色之綬航以萬斛之船越滄溟於萬里效職貢於九天舞蹈於金闕之下盤旋於玉階之前瑞日照耀榮光昭宣龍顔眷而天意悦千官賀而懽聲傳於是時也玉京啓寳殿成三階平萬國寧禮樂明備功崇徳弘四靈咸至諸福畢呈藹蒼麟之来儀雝丹鳳之和鳴蔚神岳之玄兎越海陬而貢大廷出凡類而超羣生遊靈囿之清髙聴鈞天之鏗訇蔭玉樹之芳華飲瑶池之清冷于以承恩顧于以昭文明亦何其幸歟不特此也固將立明堂侍法宫駕龍輿于九天之上導玉輅于五雲之中登泰壇而展大禮陞清廟而宣孝衷昭萬年禮樂之盛應上天福祿之隆儼瑞圖而繪質煥靈篇而著功然後知兹象為國家太平之上瑞而千萬年之奇逢也豈徒為形質之瓌異與羣獸之雄而已哉為之歌曰乾錫瑞兮坤獻禎炳其文兮發光英越海外兮獻帝廷瑞聖徳兮昭文明永萬年兮承天慶
另外,还浏览杨溥《杨文定集》、高得旸《节庵集》及续稿、王褒《王养静先生文集》、王绂等等文集,从网络杨士奇、杨荣、王洪文集拷贝如上蓝色三段。最后,将戊子(2008)年三月初三整理夏原吉《忠靖集》卷一扫描“瑞象有序”页,如图8

图 8
阅读之后,初步认为与永乐四年八月初一日不是同一回事情。
故此,皇甫录著于《明纪略》第九葉之存疑处“十数人”,而先“存此一说”作罢!
发表之后,重新在杨荣“白象歌”读到“却趂千官拜玉宸”之句,据以认定黄淮描述“千馀人”是对的,皇甫录先生著“十数人”在《明纪略》中之讹误两处清楚:
一、“千馀人”误作“十数人”。
二、黄淮误作“王涯”。
至此,存疑可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