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贫富差距扩大化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初期,无论是国家还是人民都处于极度贫困阶段,社会各阶层没有明显的贫富差距,因此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社会矛盾不是特别地突出,人与人之间基本上都处于平等互助的关系。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顺应时代潮流,适时地提出了旨在强国富民的改革开放政策。一时间,古老的神州大地顿时沸腾了,各种新思想新理念层出不穷地来到我们的中间,激励着人们为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去奋斗去拼搏。
转眼间,30多年过去了,经历过改革开放洗礼后的中国变得强大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对金钱的追求也由间接向直接发生了质的转变。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渐渐地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私有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富饶的神州大地上,形成了一股以中产阶级为特征的新经济群体,渐渐地垄断了整个市场经济体系,并以极快的速度影响着社会意识形态,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
贫富差距的产生,割裂了社会意识形态。改革开放初期,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神州大地上第一次出现了“万元户”的概念。这让当时的国人很是兴奋,并以他们为自己努力的榜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富起来的少数人似乎早已忘记了“先富带动后富”的历史责任,居然有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学会过起了奢侈的生活。他们中间,有的住别墅、有的穿名牌,有的买了高档的小汽车,甚至还有极少数富人过起了淫乱的日子。
而当时的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日子还很艰难,他们都还在为一日三餐而四处奔波,似乎还没有顾得上去议论富人的所作所为。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一大批社会精英们渐渐地步入到了富裕者的行列,他们相互间的横向联系,渐渐地形成了一张庞大的利益关系网,打破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单纯与平静,使得八十年代的中国出现了以财富为代表的精英阶层;这些精英阶层又因利益的驱动抱成团,渐渐地形成了独立思维的社会意识形态,与大众化的社会意识形态有了明显的区别。
贫富差距的升级,分裂了社会道德标准。自从中国的经济改革有了特区成功的模式后,党和政府因忙于追求经济持续增长,似乎把精神文明建设淡忘了。在八十年代后期,一些先富起来的人借着权力的无限扶持,开始走上一条为富不仁的道路。
“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等赤裸裸的宣传标语的出现,无不体现出当时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富人与穷人之间产生了沟通的障碍,在他们的精神领域第一次出现了代沟。
正因为贫富间的互不相容,才在他们中间形成了两个不同的为人处事的风格,渐渐地分裂了整个社会原本是统一的道德标准。在富人看来,社会最大的成果就是利益交换;而在穷人认为,社会最积极的地方就是团结互助,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来支援。
在GDP高速增长的形势下,中国的领导阶层继续沉湎于对强盛之国的执着追求,继续放任贫富阶层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分裂,结果终于在某个交点产生了巨大的能量核变,把中国传统的、保守的社会道德标准击得粉碎,让贫富者在精神领域划江而治。
此阶段的中国,已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很多人缺乏理想和信仰,不知道为什么而努力,甚至还有些人怀疑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无私奉献是假、大、空,是政治宣传的一种手段,根本不值得一提。
贫富差距的扩大,颠覆了社会意识形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以标榜自我为中心、以追求无限的价值观的意识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使得传统的社会意识形态支离破碎,已经失去了制约人们思想与行为的作用。
而引起全社会彻底反省的典型事件就是广东的小悦悦事件。两岁小悦悦的惨死、18个路人的冷漠,无不让中国人第一次感到真的震惊了!
    10月13日下午,在广东佛山,两岁小女孩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和碾轧。两名路人先后路过,但他们对倒地的小悦悦没有理睬,接着可怜的小悦悦被随后而来的一辆车再次碾压;之后5分钟,往来的十余个路人经过事发现场时竟然无一人伸出援手,直到一位拾荒阿姨陈贤妹看到并救起奄奄一息的小悦悦。
在小悦悦事件中,18个路人的冷漠,而陈姨热心救人,这个现象不单纯是“旁观者效应”可以解释,而是由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化引起的。这几十年来,社会整体上处于高度快速发展,人的价值观变了,更趋向于物质化。人处于竞争中,而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又习惯于以外在物质去衡量一个人。因此,每个人都处于高度焦虑中,不论贫穷或富有。在这种状态下,人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会夸大一些因素对他本人的不利;因此,一个人做事时往往会衡量一件事对他有没有坏处。这就与中国几千年儒家文化的精神发生了抵触,儒家文化说:“人应该做个有德之人,社会应该是个有道德的社会。”
贫富差距的被扩大化,将加剧社会意识形态的分裂,社会矛盾将越来越激烈。面对这一严峻的社会形势,党和政府已着力去解决由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诸多矛盾和意识形态的变迁,提出了创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增加社会就业、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来不断缩小贫富间的差距,以此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道德标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用人间的大爱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来源于“光宏中文代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