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力真的是行动力问题吗?我们每天80%时间在做什么?


  执行概念自美国拉里拉姆的《执行》,著作问世以来,几乎是风靡全世界。但逐渐随着强势执行、狼性执行理念的流行,执行更多被理解成行动力问题。其实拉氏对执行的定义是“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如何”两字倒是关键,却被世人忽视了。

  现代企业执行问题更多并非是干部、员工不愿做,不去做或故意抵触上级,而是对怎么做及能做出的成效不清晰,缺乏前瞻性所致。

  试问,您下属如果对完成交代任务的步骤、流程、程序、行事要点都没想到、想清楚,如何能做到符合您的要求;对任务要达到的标准没有想到、想到位,又如何能做到、做到位呢?

  下属如果对任务完成后的成效、价值、赞赏、奖励都能前瞻到,对任务完成有充分的把握和自信,请问,他们有什么理由执行不力呢!

  因此,如何让我们的员工或团队从想到,想到位,到做到,做到位;如何发挥他们的智慧,才是解决执行力问题的根本。这正是深圳现代禅悟学研修中心强调的智慧执行理念。

  另外,我们再来看看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在做什么?

  不是想,就是做。

  人的能力也就是反映在想和做的水平上。

  那究竟我们每天花了多少精力在想上,又花了多少时间在行动上呢?

  生命在所有的行为前都有一个思、想的过程。即使一般动物也不例外,虎豹猎食时知道要悄悄靠近猎物;兔子吃草时会有所选择,并不时警惕地竖起耳朵。没有思、想在其生命中作用,虎豹不会懂得狩猎,兔子很容易就被猎食。

  人一生则始终得益于三个“思”、“想”的过程。

  一个是学习时的思、想,这是当下消化领悟的受益过程;二个是学习后的思、想,这是进一步消化吸收知识,领悟融通的过程;三是行为、行动前的思、想,这是保证人能有效执行的过程,也是展示我们头脑和绩效的过程。

  事业不就是在每时每刻的有效做事、有效执行累积成就的吗!

  很多事情不清楚,才要想,才要想清楚;很多问题不明白,才要想,才要想清楚。古人告戒说要“三思而后行”,要“谋定而动”。

  没想清楚就去做,容易出现问题,有很大风险,乃赌徒行径。不论大事小事均是如此。易经上说“吉凶,生乎动者也”,指的就是这种没有头脑的行动。所以古代圣贤才会参悟出易经的道理,从相、数、理上帮助世人卜而知之,培养前瞻性。

  下面是我们日常工作、管理、生活中最平常的事物,却隐藏了我们最易忽视的日用而不知的真实道理:我们不断在用各种名相掩盖我们的思维机用。

  Ø会议研究

  Ø决策前决策层的商讨

  Ø我们常说的“考虑一下”

  Ø我们在做任何事前所谓“想一下”

  Ø大学生或研究生真正要学的

  Ø当我们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时

  Ø当我们对事物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前瞻时

  Ø所谓请外脑或专家真正所要请的

  Ø企业竞争真正依赖的核心竟争力——思维力

  当我们的投资、我们的市场、我们的决断决策、我们的发展战略、我们遇到困境、问题等等想不清楚的时候,我们不敢贸然行事,所以需要开会,需要研究,需要商讨,需要找别人帮自己想清楚,需要集合群体的智慧。

  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考虑一下”、“想一下”,为的是给自己留有更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

  由于当代教育体制对思想与思维的教育错位,大学生们真正缺乏的不再是知识,而是辩证的思维能力的锻造。进入社会后的适应环境能力、应变能力、实战实操能力等无不是从思维能力中体现出来。

  当我们放下各种理论、理念的框框,回归到企业日常的,最基本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来时,我们需要找到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我们发现我们其实一直都在思、在想。

  企业管理的一切都是想出来的。

  另外,对于企业管理人员:

  Ø每天一上班是否就马上开始行动呢?

  Ø工作计划、策划方案是否不用想马上就写呢?

  Ø公司文件精神不用研究就直接下发呢?

  Ø公司市场策略、定位不用分析就直接制定呢?

  Ø老板不用慎思就可宣布公司战略?

  如果都那样,我想应该是流水线上工人们干的活,企业也未必能长久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