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要跟政策走!这句话在近期的A股市场又一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稳增长的政策导向下,发改委开闸放水,超级投资潮再次来临。受此影响,昨日水泥、建筑建材、保障房、铁路基建、水利、钢铁、机械等与稳增长相关的板块轮番上涨,给疲弱的A股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受困于国内外诸多负面因素,中国经济下滑速度远超预期,5月18日至20日温家宝总理在武汉调研时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5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指出,要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积极采取扩大需求的政策措施。这一表态被市场解读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将会明显放松的一个信号,新一轮刺激经济政策开始了。这一次,挑大梁的仍然是政府主导的大型投资,最忙碌的仍然是审批项目的发改委。
发改委官方网站“项目审批与批准”栏显示,仅5月21日一天就有高达100多个项目获得批复,获批项目总量几乎相当于5月前20天的总和。与此相关,5月前20天四大行新增贷款340亿元。
大型基建项目的获批,意味着投资很可能再一次把中国经济拉出低增长的泥潭。尝惯了“跑部钱进”甜头的地方政府,将再一次对“大工业、大项目”趋之若鹜,很多在建续建工程也会陆续得到后援资金的支持。与政府主导投资相伴而行的,则是信贷资金的开闸放水,地方融资平台也会蠢蠢欲动。
大型投资加码,银行信贷放水,在此预期下,与投资相关的铁路基建、水泥、钢铁、机械、建筑建材等行业的股票大幅上涨,也就不难理解了。有分析指出,在需求大幅增加的预期下,水泥行业可望改变产能过剩的状况,销售转暖、价格上升,在这一投资逻辑的支撑下,水泥股近期一马当先,涨势凌厉。就连传统产业的代表——钢铁板块昨日也大幅反弹。这与上一轮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推出之后,基建股的大幅反弹,何其形似!彼时,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中国政府通过4万亿刺激方案拉动投资,尤其是高铁行业,巨额投资计划刺激高铁股飙涨,让籍籍无名多年的私募基金经理常士杉因为重仓高铁股而一战成名。这一次,前期重仓了铁路基建等稳增长概念股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也是喜不自胜、笑逐颜开。
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刻,为防止经济过快下滑,影响就业从而影响社会稳定,通过适度放宽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是必要的,但如果沿袭2008年、2009年刺激经济的老路,控制不了投资扩张和项目投资冲动,就很难控制银行信贷和地方融资平台的巨大潜在风险。当银行在信贷大幅投放之后,未来因为补充资本金的需要而狮子大开口式地再融资,以及地方融资平台的不良风险卷土重来,都会增加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带给A股市场的,一定是旧伤未除,更大的新伤来临。在运动式的地方投资冲动中,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有可能借尸还魂;一些被列入淘汰之列的落后产能,也有可能死灰复燃。
稳增长,显然不应该是依靠质量低下的经济增长。如果本轮投资仍然是各地政府一窝蜂似地抢项目、争批文,不仅可能给不守规矩的贪腐官员提供新的权力寻租空间,还可能因为新的通胀,导致又一轮资产价格泡沫。
面对经济下行,稳增长政策不应着眼于做加法,靠财政和信贷杠杆启动大型投资;而应该着眼于减法,政府管得更少一些,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负,刺激微观主体的创造性,让民营资本进入铁路、石油、教育、医疗、电信、电力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此才能避免中国经济陷入新的“投资—债务—信贷”风险循环。
如法炮制拉动投资这条老路,是一种轻省的办法。要启动消费和出口,则需要通过改革不断释放制度红利才能达到,比如减税、国退民进,但这会让权势者让渡一部分既得利益。否则,如果只是靠低效率的投资拉动经济,一旦曲终人散,一地鸡毛又由谁来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