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管理之路——管理实战问题解答(一)


踏上管理之路——管理实战问题解答(一)
 
工作的关系,经常会与各级管理者交流他们在管理实战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并为之提供辅导和反馈。深切地感受到,在我们的很大一部分企业中,管理者的成长和提升实际上还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自己如果能在管理的岗位上做得好,就有机会慢慢获得发展和升迁;自己做得不好,就从此默默无闻了。上级和企业很少能够给予直接和有效的帮助。
事实上,对于管理这种“手艺”性质很强的职业,从经验中学习、积累和提升,是一个重要的成长途径。尤其是在关于“人”的管理和互动方面,实战是更重要的成长方式。下面和大家分享三个中层管理者遇到的与“人”的管理相关的小案例,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案例一:如何面对“解雇员工”的自责心情
朋友问:今天心情很沉重,昨天两位员工做错一件事情,做了一个决定退回人事部劝退,此时心中忐忑,不知是对是错?
我的回答:
事实上,在我们成为管理者之前,几乎不会有人告诉我们,自己将会面临“处理人”这样的两难选择。这是承担管理者角色和职责必须要面对的事情。
具体到你面对的情形来说,如果按照公司制度规定,很明确地,你必须这么做,没有任何疑义的话(通常,公司对触犯自己“底线”的行为时没有商量和回旋余地的),那么,你就别无选择,必须按照制度的规定来处理。作为管理者,你首先要忠于自己的职责,要首先学会为自己的职责和角色负责。如果不这样,你将无法肃立正确的价值观、无法建立对制度、流程和规则的敬畏与尊重,你将无法带出高绩效的团队,公司也将变得涣散。维护规则、忠于职守,这是管理者的第一职责。
当然,如果公司的制度对此类处罚的规定有回旋余地,处理可轻可重或者有一个可以自由裁量的区间的话,则建议从轻处罚,尤其是对初犯的员工,更是如此。因为惩罚本身并不是目的,让制度入心才是追求。惩前毖后,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治病救人。
就你这次处理的具体个例而言,无论你是否是按照上面的建议做的,既然做了,只要是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而不是凭个人的好恶意气用事的话,那就不妨秉持“做了就做了”的担当心态。管理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次做得更好些,能够逐渐学会刚性制度人性化执行,也就是了。毕竟,管理者也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来成长。如是而已。
 
案例二:当你认为领导错了,怎么办最好?
朋友问:今天,我认为直属领导做了错误的选择。我可以:1.三个都做,让他选(他的脾气一点就着,我肯定会被大骂一通);2.按照他说的错的去执行(相安无事,但是效果会差);3.我说服自己“领导是对的,作为下属不要太有想法。”(试过,但是没办法说服自己);4.与领导沟通,告诉他我的想法(我第一时间已经试过了,他仍然坚持)。遇到这种情况,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我的回答:
领导,是每个人最重要的“工作环境”。当你和领导的管理风格不同的时候,“适应”,应该是你的第一选择。而且,不同的领导,应该采用不同的应对方法。就您的这个领导来说(“脾气一点就着,我肯定会被大骂一通”),我觉得你毫无疑问地应该选择:
1.         毫不犹豫并不折不扣地按他的要求去做;
2.         把事情的进展、动态第一时间明确地传递给他(尤其是那些你认为或者是已经显现出的容易出错的关节点和苗头),征求他的意见,请求他的指导,看往下如何继续推进。
无论如何,请记住:
1.        作为管理者而言,证明自己的正确不是第一目的,把事情办成功、做到位、做出成效才是目的。
2.        证明别人(尤其是领导)是错误的,丝毫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把过程和阶段成果展示给他,请他自己来修正,效果会更好。
事实上,我当年在松下做总助时就是这么做的。效果很好。试一下?
 
案例二:当你认为领导错了,怎么办最好?
朋友问:当别人误解了你,你觉得自己非常委屈,你会怎么处理呢?解释吗?还是顺其自然?如果这个人是领导呢?
我的回答:
1.        鉴于你是个女生,可以先找个人(男友、老公或信得过的女伴)倾诉一下,平复或宣泄下委屈的情绪。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大脑和行为。(当然,对于男性管理者,则建议直接跳过这一步,从步骤2开始);
2.        搞明白别人为什么会误解你。因为领导是你最大的工作资源和最重要的工作情境,所以,充分了解自己的上级,了解他的核心关切、他的管理风格、他的价值理念,才能让自己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所以,领导永远是值得你用心了解的人;
3.        在合适的时候,用适当的方法(包括选择恰当的场合、引入恰当的第三方等等)来传递事情的真实情况、你的真实想法,消除误解,冰释前嫌。当然,这个事儿一定没必要刻意去做(事实上,别人欠你的事情,永远没必要急着去澄清;你欠别人的,则需要马上改正),如果能够让领导自己无意中意识到他误解了你、错怪了你,效果会更好。
事实上,被误解是人生中最难免的一件事儿。只为值得的人、值得的事儿花心思来征得了解。更多的,则不必太费心思。用心做好该做的事情,把宝贵的时间、精力和最美好的心情用在最应当投放的地方、事情和人的身上。人生是长跑,友谊也是。日久见人心。时间和和事实会证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