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催迫房地产业复苏


  无论是从短期还是从较长一段时期来看,这个标题都可以作为解读中国未来国策方针的视角。其意味着,无论失业率这个话题是否成为传媒的热点,但它必定都是政府当局关注的焦点,所有的经济政策或将都掩映在“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纠缠的阴影之下。

  降低失业率是政府经济政策的底线,提升经济增长率是政府经济政策的方向。失业率是中国经济增长率屁股下烧红的铁板,同时也是刺激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促推火力。无论做如何的经济大势判断和分析,不站在这个底线来思考问题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失业率攀高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一个全球的难题。提高就业率是资本主义国家总统竞选的必然主题,当年新当选的美国草根总统奥巴马一上任,就宣称要推动一项强劲的经济刺激计划,该计划包括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化,还包括提升医疗保障服务、推广网络技术、改善学校设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力争在3年内,创造25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其任期之内,就业率是决定其支持率的核心指标。

  虽然城市化和城镇化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一直以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中国人口问题始终还是中国头顶的达摩克里斯悬剑,一直以来以关注民生为导向的中央政府,始终将社会和谐稳定当作压倒一切的头顶大事来抓,在国内外经济危机双层挤压下,失业率不可阻遏地攀高将成为威胁中国改革以来取得的成果和危及下一步深化改革的导火索。

  随着经济增长的失速,企业关闭,民工返乡,新增大学生就业难,退伍军人安置成问题,未来几年就业压力和风险可能将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恰恰这部分社会群体又都是以青壮年为主的最有冲击力的社会动力群体,在未来几年中,就业的巨大压力将有可能成为导致该群体与社会形成紧张冲突关系的第一因素,该群体有可能成为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上的高风险人群。

  我们知道,中国目前所采用的失业率是城镇登记失业率,不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也不包括农村进城务工的劳动力。中国从1994年开始,统计上才开始采用失业率这个指标,但只是计算城镇失业率,还没有计算包括农村失业率的全社会失业率。中国官方目前唯一公布的失业率统计数字也就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其计算方法为:城市登记失业人口/(城市期末就业人口+城市登记失业人口)。而城镇失业人数,是指劳动年龄内(男16-50岁,女16-45岁)的城镇居民,具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而未就业,并已在劳动部门进行登记的人数。但显然,中国的全社会失业率才更应该是一个分析失业影响的更有价值的分析指标。

  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就业人口基数巨大,即使中国的全社会失业率为8%,那失业人口总数的绝对值都是一个可怕的数字。所以曾有一个国家领导人讲过:中国所有的问题,如果除以中国的人口数,那就是一个小问题;中国所有的问题如果乘以中国的人口数,那就是一个大问题。

  经济增长失速将渐次冲击就业市场,如何稳定民众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对未来执政当局始终是一个考验,也将成为制订未来经济政策的重大关注点。政府再次推出重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尤其是改善三四线城市和五线城镇,以及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应是题中应有之义,虽然投资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投资的再次拉动却是万万不能的。

  政府再次祭出投资拉动大旗是大概率事件,这未免让我们有一个幻觉:房地产业的春天来了。但实际情况是,事物发展的本质变了,房地产业仍然将是中国很重要的产业,但绝不是2009年前中国经济不可替代的角色了。替代房地产业拉动效应的主角已成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地方政府债券的逐步扩大发行可能成为现实,因此,房地产业对地方政府的绑架力量在逐步衰减;也因此,房地产企业在确立自己的发展战略时必须重新审视自身一直以来养成的思维惯性,重新审视自身所能调动的资金资源,不要再寄望政府成为救市主,一定要主动自觉地接受即将来临的经济危机的洗礼,从而领先成为中国步入市场经济轨道后真正成熟的产业。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预见失速,软着陆还是硬着陆的争论没有多大意义,而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中国经济高层决策者必须关注的中国社会的命门。中国经济增长保卫战迟早还将打响,我们看到,这个保卫战不得不打,因为这只不过是就业率绑架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必然结果。而且,我们还可以肯定的是,保就业与保增长的组合剑诀必然贯穿到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国家经济政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