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欧应会走向寻求共同点


中美欧应会走向寻求共同点

——中国应寻找与美欧的长远而可控的共同利益

全球金融危机持续深化,万物肃杀。虽然,在经济肃杀之中,各地区,各国在久拖的经济萧条的折磨之下,出现了寻求突围的社会政治苗头,以及各国之间出现了哗众取宠的冲突迹象,并且全球局势因此而紧绷,但更为必然的大趋势却是,自全球化之后,最为自然的世界趋势,将是在谁也别想置身事外的前提下,各国、各地区利益的契合点终于将不期而至。

寻求各国,各地区经济格局的根本性改变,是一个不可能一蹰而就的,带有根本性变革的长期任务。力求在短期内达成此类目标的政治诉求必然会障害重重,而力求先进行经济上的止血,放慢速度,减衣缩食,而在政治上尽可能采取威权主义,以抗衡普遍的自行其是,可能是一种较为正确的大概率事件。

同时,各大强国还需开启对外扩张与掠夺的进程,以转移国内痛苦,这也是一个地缘政治力学事件,没有人能够阻止强国在痛苦之中的这种欲望冲动。当然,还存在另一种化解全球灾害的途径,那就是最具实力并不急于选择对外扩张与掠夺政策的国家和地区结成利益互惠体,以稳定全球利益链的顶层。

当世界的天花板稳固之后,再着手逐步而逐项地解决各个热点问题不失为一种较为明智且风险可控的选择,各大强国完全可以在控制住大局之后,采取这一长远目标政策。

在目前的世界格局中,灾害的源头与问题的核心在欧美,可受影响最深且本身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是中国。这三家本可为了其共同的,全球繁荣所包含的最高利益而携手过渡,只是这种长远的宏观机制的磨合与尝试仍处在蹒跚踱步之中。

缺乏氛围不是人类的错,是上帝将中美欧在地理与大洋的端头上一分三极;缺乏创意与想象也不是时代的错,是至少三百年来的经济列车最终冲入了歧途,这才将我们带到了今天这一个完全陌生、繁重、忙碌得已失去了思路而冰冷的世道;缺乏戮力同心,共同抗击世界经济下滑的普遍意愿,也不能完全怪罪各国的政经路线选择,是因为各国不能仅通过对以往足迹的回顾,就能找出通往未来福祉的道路,并且这一未来唯一的一条坦途只能通过人类的再创作与身体力行的实践,才能一展宏图。

世界大国或地区需要和衷共济,才能将未来的全球经济的出路从充满了风险的险恶生涯之中翻找出来。中美欧长远的共同利益才是当下三方需要作出战略决策的首要课题。

为什么说中美欧具有战略共同点?为什么这其中并不包含日澳印,尤其是其中的日本?其理由如下:

.欧美需要中国的金融支持,即使是德国也已感到了独木难支。

.中国历史性的需要欧美对其发展需求空间的默契拓展与善意接纳,对此,中美欧最终都不得不作出彬彬有礼的让步。

.中美欧之间没有争夺性的必然利益冲突,而且中美之间表面上的影响力与领导力的捭阖只是一种过渡性的防范与势力宣示,其并不改变中美欧之间在中短期进程中殊途同归的趋势。

.中欧和衷共济会拉近并稳定中美关系,而中美合作才会为中国带来周边地区的稳定。这一大格局并不会因中日关系难解的紧张以及完全可能的局部冲突而稍有改变,仅局限在中日两国之间将决定不了其两者之间的稳定与发展大局。因中国的长远意愿,日本定将在中国巨大市场中逐渐被矮化。

.中国现在其实就是全球大萧条街景中,唯一还在买卖“细瓷玩艺”的奢侈品商店,这既是中国经济持续扩张的惯性使然,也是在全球肃杀景色中的一抹希望的幻影。饥饿的世界不能灭了扭转背运的香火。因为,尽管中国经济虽充满了困厄与乱象,但仍受到全世界更为困厄现实的历史性欢迎。

.虽然资本主义仍然沿用其惯常的老手法来消化危机根源,其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正像一位廉洁自律的家庭主妇,正在平衡以往的奢靡与夸张的炫耀,但勒紧的裤腰带已经表现出耐心,欧美并没有出现大的动荡。

欧美的无产阶级居然成熟到了就以总体上的心平气和的政治态度去面对高失业率与可怕的长期低收入水平。而这一状况的结束显然与全球贸易的大面积复苏息息相关。当全球利益状况决定仍采用惯常的方式走向复苏,中美欧所主导的全球贸易的车轮将不会停歇。美欧不能总是采取损人利己的策略来完善自己的经济成长率,中国的廉价商品向全球倾泻之路还没有走到尽头,而资本主义完全不能拒绝这一虽简陋,但却非常实用的,多赢的全球要素。

.上帝不会因人类的一次跌倒而废止其漫长历史之功,经多次痛苦的反复折磨,人类才会真正找到可行的出路,而今天,这一真正的出路在各个方面仍显不够成熟。

复苏经济中的金融创新将变得更加难以为继,科技创新历来非一朝一日之功,全球经济复苏还得依靠中国闷头弄出来的廉价商品,全球民用消费与非制造业商品的火车头还得从中国开始出发,一直通往欧美经济复苏的周期时点的到来。于此,良好的中美欧合作气氛还是显得十分的必要。

.能够主导全球经济复苏的历史车轮将不会从次要或便捷的支路上出发,主干道上的简洁清理与便捷关联格局的重新形成将主导未来的全球经济。主导需求经济的中美欧日澳印,在制造业、生产基地、科技产业与金融业要素的筛选之后仅剩下中美欧日,而因日本的优势大部可以被欧美所替代以及被中国的必要调整所剔除。

日本在主导未来全球经济复苏的大洪流中将被逐渐边缘化,因为中日不和根深蒂固,中国完全可以通过向欧美以及IMF大额注资来为此付出必要的就近配套所需付出的代价。人们不便阻挡中国这样干的欲望,因为这对于中国不过就是以全球生产配套的国际化调整来实现经济的重新增长,它并不比在中国国内进行实质性的经济结构调整来得更加困难。

.全球经济复苏以及欧美经济现状中的痛苦实在需要与中国经济出路进行配合。只是这一配合并不能导致中国经济出现突飞猛进的结构调整,转型经济必将一如既往地在中国蹒跚踱步,欧美并不需要中国经济快速实现科技含量的提升与产业升级的大幅推进。

中美欧各自捞取上、中、下套路的全球经济架构还没有经历足够大的痛苦,特别是当中国改革举步维艰的时点总是被拖得很长之时,由欧美的成长性诱惑所发出的邀请,将对中国以经济稳定社会的政治需求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十.中国社会综合矛盾已累积巨大,稳定仍将是主旋律,能够迎合欧美经济重新走强的经济复苏需求,对于摇晃中的中国经济不啻是一大喜讯,没有人会脑子进水式地拒绝这一全球经济所提供的历史性转机。

人们所日益强调和期盼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转型经济出现在现有的全球经济架构之中,将仍是一个理论探索的阶段。上帝从来都不是按照人们的愿望出牌,而是按照人们的痛苦程度与能够忍受的程度来改变世界进程的方向,显然,当大伙腰包里仍有剩余的银两时,命运总是懒得作出全盘推倒的重新安排。

这一全球经济的中短期趋势并不会改变世界经济及社会现实走向更远的异化方向,但中美欧的利益磨合的契合点将会在不远的将来被各国所明确意识到。全球走向冲突的机会远小于走向中美欧三强高端契合的机会,中美欧经济利益的共同点将为全球经济痛苦的阶段性缓解提供划时代的机会。于此,仅凭愿望将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位置。

 

老夏

201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