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读到一个网友的感慨,说是中国很多影视剧里,演奴才似乎成了热饽饽,很容易出彩。到底是演员演技高超,还是中国人特别喜欢当奴才的感觉呢。我突然觉得有点不寒而栗。我的博士论文里有一章分析所谓的家臣战略(vassal strategy),讲的就是奴才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的情况。
我用“vassal”这个词,一方面是为了保持与现有的英文文献的连续性,一方面也是因为英文中没有更好的表达这个有复杂涵义的词汇,“flunky”( 势利小人,阿谀奉承者)比较相近,但其词根“flunk”的意思是失败,而在中国文化中,采取这种战略的人却往往非常成功。在充满封闭网络的领地型文化(fiefs)中,家臣是那种特别善于通过为领地的领主(lords)提供服务而达到自身的目的的人,他们在领地文化中起到的是核心和枢纽的作用。用网络语言来说,家臣是那些在有权势的行为人周围拥有小、紧密、而且――—这一点最重要――—等级森严的人际网络的人。
家臣一个定义性特征是他们在领主面前自我贬损的倾向。对领主的尊敬和忠诚,甚至是奴性,是这种个人发展战略的根本。家臣们为了给领主留下良好印象而采取的种种行为,其心思深密所达到的程度,往往是个体主义文化中的人们无法想象的。人们一般把家臣的这种行为模式称为“拍马”。它含混地指瞄准领主的、为了从这些有权势的人那里取得好处的、有广泛谱系的一整套行为。其内容可以包括从真心的体贴,微妙的读心术、到赤裸裸的吹捧,还有,更极端的情况下,自愿当替罪羊,为领主顶罪(voluntary scapegoating)等。
西方文献中很难找到可以与我们的“拍马”相提并论的概念。有一些不太主流的关于印象管理( impression management)的文献用“迎合”(ingratiation)这个概念来指类似的行为 。日常用语中,美国人用“ apple-polishing”、 “boot-licking”、“brown-nosing“ 等词来形容类似行为,它们与拍马的概念看起来仿佛是一回事,只是量的区别,但量变也会引起质变,其真实的区别恐怕比看起来还是要更大一些。
张素华在《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中讲到,1962年1月为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而召开了县委书记以上的“七千人大会”上,在刘少奇指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之后,林彪仔细揣摩毛泽东的心理,放开实现准备的讲稿,作了一个别有用心的发言:“事实证明,这些困难,在某些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由于我们没有照着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的警告、毛主席的思想去做。如果听毛主席的话,体会毛主席的精神,那么,弯路会少走得多,今天的困难会小得多……我深深地感觉到,我们的工作做的好一些的时候,是毛主席的思想能够顺利贯彻的时候,毛主席的思想不受干扰的时候。如果毛主席的意见受不到尊重,或者受到很大的干扰的时候,事情就要出毛病。我们党几十年来的历史,就是这么一个历史”。在后来搜获的私人笔记中,林彪这样自陈心迹:“要把大拥、大顺作为总诀,要仿恩(格斯)之于马(克思),斯(大林)之于列(宁),蒋(介石)之于孙(中山),跟着转,乃大窍门所在。要亦步亦趋,得一人而得天下。”
至于自愿当替罪羊,汪朗曾经讲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说是当年越王勾践战败后,被迫在吴王夫差宫中打工。一次夫差生病了,勾践为了让夫差确定病情,早日康复,主动申请尝其粪便。这一招果然管用,勾践很快就越过继续做他的国王了。不过,从此落下了口臭的病根。“这下便有些麻烦。一国之君,满嘴喷着臭气,下达的指示再冠冕堂皇,也少点正经味儿。幸亏大臣范蠡想出个高招,‘令左右皆食岑草,以乱其气。’大家都吃点蕺菜(岑草),要臭就臭到一块儿,省得让老大一人难堪。这才是真正为领导排忧解难,后人当深刻体味之!”
从读心术到奉承术,我访谈的很多经理人在这方面都颇有见地:
“你得知道您的上司真实兴趣在哪里。而且,你怎么知道老板的兴趣就一定跟你认定的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事情上,情况往往不是这样。”
“奉承需要在最需要的时候,用一种最恰当的方式。例如,把老板介绍给外人的时候,用恰当的词语,以恰当的方式……当老板有一个观点时,用一种恰当的方式表示你对他的观点的支持,当然不要太直露。”
“例如,上司有一个方向,但未必是正确的方向,也就是说,人们未必都同意这个方向。但这个家伙就特别能洞察老板的心理,分辨老板的意图。经过一些事先的调查后,他站起来,表达他的支持,或者制造一种往这个方向走的气氛……努力让这方向看起来象那么回事。”
被奉迎者自己多办也是家臣出身,他们对周围的这些人的各种巴结手段及其目的,自然是洞若观火,私下里甚至还鄙夷不已呢,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这些奴才的提拔与重用,原因很简单,重用这些人是被被奉迎者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的最好方式。当然,这种情况的存在的程度肯定是与一个公司的管理水平成反比的:一家公司管理得越好,员工的自我利益就越是只能通过集体利益和公司利益来实现。
关于家臣战略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