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餐饮品牌问题频出,品牌失信,尤其是大品牌失信,让消费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为什么这么多的品牌要失信于消费者呢?是消费者太容易受骗了?还是消费者太幼稚了?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大品牌依杖自身品牌影响力,在肆无忌惮地实施暴力侵略!
事件一:大名号下的廉价货。动辄几十元一碗的面,汤底号称纯猪骨熬制,还煞有介事拿出中国农大鉴定证书,实则为浓缩液勾兑而成的,钙含量与实际不符,且成本不到一元钱。而其所用的面料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山梨糖醇和丙二醇,使用量超出国家允许值的20倍。如果你的产品是合格的,那么即使你卖再高的价格也可以,只要有人买。但是这种明目张胆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是什么呢?廉价的背后又是什么呢?除了暴利还有暴力!因为它挑战的是商业经济的道德底线!把消费者的信任当成了赚取不义之财的途径,视消费者的利益于不顾,把消费者玩弄于股掌之间。因此这种行为本身无异于一种暴力侵略。
事件二: “豆浆粉”、“调配”、“暴利豆浆”……近日,中国消费者早餐的主角豆浆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用“现磨现做”为幌子售卖豆浆的餐企到底是何种心态?从相关报道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更为可怕的问题,对于“现磨”还是“调配”竟然还区别对待。对象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用的确实是“现磨”,对于其它二线城市,则大部分是“调配”。可能二线城市的消费者身体抵抗力强?或者是口腔感应度弱?或者是人比较傻?这让我想起了丰田的召回门事件,对西欧国家的政策并不同样给中国;这也让我想起了锦湖轮胎,在韩国是规矩生产,而到了中国就置消费者的生命于不顾……蔑视消费者的权益,蔑视消费者的智商,蔑视消费者的人格,这难道不是暴力侵略吗?
事件三:“八喜”牌冰淇淋变身DQ冰淇淋。这个案例反应是的一种彻头彻尾的欺骗。“花20多元买一杯DQ,原来只是超市冷柜里“八喜”冰淇淋的兄弟?这让时尚人士情何以堪。”一位网友的愤怒也代表了大多数消费者的愤怒。同样的奶浆倒入冰淇淋机中所制成的冰淇淋,在DQ店里就是高端的、价格不菲的“冰雪皇后”,在八喜店里就是普通的国产“八喜”牌冰淇淋。
以上三个案例,可能是众多事件中的代表,它所揭示的问题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它所反应出来的现状可以用“肆无忌惮”来描述,而它所带来的警示可以用“道义之殇”来表述。暴利的诱惑、贪婪的本性导演了一出又一出的暴力侵略事件。但是,从历史发展的宏观层面看,这一切不过是过眼烟云,不过是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小小黑点,因为实施暴力侵略的这些企业,它们并没有弄懂品牌的真正含义,它们并不知晓,没有消费者的支撑,得不到消费者的信任,品牌是不存在的。因此,欺骗消费者其实就是在欺骗自己,暴利,终究是要导致品牌的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