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建设,更需要消除的是人祸


  对“高铁概念股”来说,近期一段时间可谓是“多事之秋”。首先是京沪高铁通车之后事故频发,引发人们对高铁安全与建设质量、运营管理等各方面的质疑,而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落马之后暴露出的铁道系部内部的种种问题,更加重了人们的担忧与质疑。

人们的质疑在以下三个方面缠绕、纠结:

一是高铁自身的安全问题,中国高铁建设后来居上,无论是建设速度还是目前的运行速度都居全球之冠,但与“高速”相伴的是运行中事故频发,也就理所当然地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是由安全问题引发的铁道系统内部的利益矛盾瓜葛,比如内部利益勾结是否降低了建设质量,以及建设、运行决策与管理等各个层面存在的问题。铁道部长刘志军倒台使得内部问题开始浮出水面,目前看似乎还只是冰山一角,当然也就加重了人们的忧虑;

三是受上述因素影响,我国未来的高铁战略是否会受到影响?而关于这一问题,人们很容易将之与日本地震发生之后全球对核电安全的反思联系起来,虽然两类事件的背景与性质不同,比如后者属于“天灾”,前者“人祸”的成份更多,但是人们对二者的安全问题的疑虑与担忧是一致的。

上述疑虑的澄清需要等待权威部门的答案。关于上述最后一个问题,我们认为与日本核事故对核电板块的冲击所不同的是,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高铁运营硬、软件技术都还是相对成熟的,对应于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行业本身的发展机遇应不是一个问题,需要消除的只应是“人祸”,故目前一般可以认为近期的高铁事件冲击应不会引发国家对于整个行业布局进行重新调整,铁路建设在中国仍将面临大发展的前景。当然,反思是需要严肃与认真地进行的,建设与运行的速度问题,也可能需要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