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故意杀人罪犯药家鑫在陕西省西安市被依法执行死刑。巧合的是,药家鑫被押赴刑场、走向死亡这一天,是全国高考的第一天,900多万高中生走向考场,接受新的人生检验。药家鑫,一个经历过高考,通过应试教育走向大学校园的天之骄子,为什么撞人后不积极救治,反而残忍地将被害人杀死,值得我们社会,尤其是高考生自身和家长们的反思。
和所有高考生一样,药家鑫经历过至少三年的高中教育,又参加了三天高考。但是在走向大学之后,长期的教育没有使他德智体全面发展,单纯的应试教育使他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意识、关爱关心他人的人道理念,忘记了自己作为一名音乐学生承担的给他人带来美的享受的责任。当药家鑫开车撞上受害人之后,怕其看到车牌号,便连捅8刀致死,逃离现场。药家鑫变成了“要人命”,突破了人伦底线,引发公愤。其犯罪动机极其卑劣,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属罪行极其严重。
药家鑫没有显赫的背景和难以甄别的量刑标准,在司法至上的严惩毋庸置疑。我们最应该反思的是,是什么样的社会氛围和教育环境让一个和持刀杀人似乎完全不相干的学音乐的大学生铤而走险?
药家鑫事件绝非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表明我们的制度和社会出现了严重问题。缺乏或不受制约的权力和疯狂的社会,焦虑、怨恨、冷漠、恐惧、不安全感、不确定性弥漫。在整个社会浮躁情况之下,当早恋、作弊蔓延初中高中之际,我们不敢对出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有太多的期待。失去正义和道德的看守后,人性的残忍和暴虐,便随时等待机会发泄,尤其是涉世未深、容易冲动的青年人。药家鑫案件告诉我们,暴力的释放者未必就和艺术专业大学生无缘。
王锦思
近年来,漠视生命和尊严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在社会产生恶劣影响。从“我爸是李刚”的狂傲,到各种暴力拆迁的无忌,都以一系列的血的事实告诉我们,生命无价,践踏生命极为无耻。和高喊“我爸是李刚”的大学生一样,药家鑫也承载了父母的无限期望和社会的真诚寄托,但是都因为凌驾生命之上伤害无辜而引起公愤。人的生命权是人的最大的权利,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践踏生命者遭受法律的严惩是必然的结局。
今年高考期间,全国900多万高中毕业生带着亲人的重托走上考场,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显然,在机械化和应试化的高考中,确实难以甄别学生的品行和道德,能否再出现一个药家鑫也未可知。人生的路还漫长,千万不要认为考上大学一切万事大吉,社会学校不断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和检验。2011年高考作文题是《中国崛起的特点》,要求学生就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展开论述。但是我们深知,没有良好的社会风气、健全的国民品质,单纯的经济崛起并不意味中国的成功。只有全面崛起,那才是理想中国的未来。
笔者王锦思深知,药家鑫死在今日,或许是对高考生们的最大启示。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尊重;爱护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爱护。肆意践踏他人生命的人,自己的生命也容易被践踏,以及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法律的无情严惩。药家鑫确实幡然悔悟,但是已经悔之晚矣,能够以自己的死换来新一批即将进入大学的学生们重新认识社会、尊重他人的生命权,也许是药家鑫死刑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