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的货币稳健论


有次听维森的讲座,得知他正在和周其仁辩论货币政策,具体辩论什么,我已经记得不那么清晰了。不过,这次我看到周其仁的货币稳健论,他的货币稳健论实质上是币值稳健论。特别强调,货币的尺度属性,即“一般等价物”的属性,从重量上来看,类似公平秤,重力的基准不能造假。

从一般意义上,货币币值的稳定,也就是量度的稳定,是衡量一切所量度物的基础。正如康德的办法,在使用工具之前,先把工具自我批判一下,也就是检验一下工具是否适当,否则,不能服人,使人走向怀疑主义的泥沼里去。货币币值的稳定,是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根本所在。举例来说,货币之所以天然是金银,主要原因是它能够大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能够保持稳定量度,而不受到任意滥造影响。

但是,稳定币值有一个弊端,因为黄金的需求往往远远大于黄金的供给,黄金的供给是受到自然条件和生产能力的限制。正是基于此,才会出现货币符号。这就出现了另外一个极端,即现在是货币供给可以任意了,当然货币需求也是可以任意了,不过,作为“一般等价物”,在时间上却不一致了,币值贬值使得以符号积累的形式被打断,同样,也影响了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关系。人们都愿意借债而不愿意借出,谁能够借到钱比谁能够拥有钱更为关键,因为币值贬值对于借款人有利。

但是,借款人也不是傻瓜,他们借出去的钱需要付出“利息”。同时,生产的扩大需要的货币也在增多,于是,债务问题变成为整个世界的问题。所谓债务,即支付问题,因为支付技术手段的新发明(比如电子货币、衍生工具),使得支付的形式因远远超越了其所是,于是就产生了混乱,大规模的债务危机就出现了。保持币值问题的本质意义在于维持其时间上的公允性,如果没有时间上的公平秤,那么,物价上涨的恶性问题,可能难以解决。我这里不同意周其仁的币值稳定论的工具和方法——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