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华按:一早打开邮箱,发现同事杨保军教授的一封邮件:原来是他在阅读我的新书《想得很美——乌托邦的细节设计》过程中写下的26条评点,共计两千多字,其间凝结着这位有着哲学背景的新闻理论学者深沉的社会历史思考,以轻松的语调表达出来,吉光片羽,句句警策,比“成篇”的完整结构更多地保留着思想的闪光。我不敢私藏专享,征得杨老师同意,贴到博客上与朋友们分享——
少华兄好!
五月天,百花竞艳,春光无限,正宜畅览“想得很美”。可惜机会不巧。硕博论文铺天盖地。评阅往往立等就要,答辩常常日落不息,似与“想得很美”的生活多少有点反讽。可《想得很美》,让人眼馋心痒,于是我便一心二用,眉来眼去,朝“三”暮“四”,见缝插针,并循着我的读书习惯,顺手记下源于书中、亦来自“四面八方”的点滴“胡思乱想”。现编抄给您过目,权作谢意。
1. 书名绝妙。“绝”是以往没有,“妙”是透出空想意味。我的家乡陕西关中有句方言,嘲笑某人想得不着实地,就说:“你想得美”或“你想得热闹”。美,不仅指美好,更指空洞。
2. 我读书,惯常的顺序是书名、目录、后记,然后才是正文。像许多读书人一样,我喜读后记;后记是“苦难”后的“幸福”,是“束缚”后的“解放”。到了后记就自由了,身心自由了。那畅快、舒展,是真美啊。您的后记着实很美,“隐秘”的“私人笔记”是学问的精神,要是四处张扬那就成了娱乐表演;十五年一本书,必然化蛹成蝶,琢璞为玉。有人一点五天就写一篇论文,那倒真是想得很美,更是做得热闹。
3.《想得很美》:“文本”说话,画龙;书者评析,点睛。喧宾未夺主,大音还有声。结构得当,叙述畅达,呈现了想者所想——想得很美,表达了评者所评——评得到位。
4. 乌托邦是人类看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类想象未来的方式,是一种国家观、政治观,背后则是人性观。乌托邦的本质是在近乎绝望中对人性的美好期望和想象。
5. 理论不能解释现实时,理论是错误的;然而现实并不都是合理的,理论有时比现实更正确。这正是乌托邦能够存在的最大理由。
6. 每当我们谈论“应该”时,就带有几份乌托邦的色彩,人类总是在谈论应该,可见乌托邦思维是普遍的。贯穿历史,贯穿中外,贯穿每个心灵。
7. 我们总是用应该评判现实,其实也就是用乌托邦思想想象未来。
8. 乌托邦有不同的方向,野蛮的乌托邦向着过去,文明的乌托邦向着未来,但所有的乌托邦都会自以为是。
9.天堂是乌托邦,地狱也是乌托邦,只有人间不是。人只能活在人间。人间有时是天堂的影子,有时是地狱的画像。
10. 现实是象,乌托邦是像;现实是风景,乌托邦是风景画。
11. “空想”家大多想得很“实在”,甚至想得很呆滞,少有飘渺,稀有美丽,更多时候想得不美,甚至丑陋。空想家通常不是浪漫诗人,而是工笔画匠。
12. 吃得平等,是生命平等的起点;共食是抹平生命不平等的原始手段。共食约束了原始的自由和生命的本能,这说明自由与平等有着内在的原始的冲突。因此,平等与自由的一般、特殊、具体关系,成为重大的哲学问题。罗尔斯想的就是这个问题。“无知之幕”有人说很美,有人说很丑,似乎就是在评判一种空想的性质。
13. 全面的人才是完美自由的人,这本身就有乌托邦的色彩。马克思不是最先说“全面”的人的人,但他说了,很多人就不敢自己真实地想了,这大概也是一种悲哀。全面的人是一种可以向往和想象的状态,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只能是一个过程,不可能是一个结果。全面的人很可能主要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千手观音。
14. 休闲对于类意义上的人是空想,欲望无限,必然忙碌旋转,并会为忙创造无限美丽的说辞。能想消灭了休闲。狮类等等,吃饱了便是休闲,晒太阳或乘凉,游荡或信步,因为不像人那样地想。想就是欲望。
15.顾此失彼是空想思维的突出特点,其实不空想的实想也大都如此。人类是有限的存在,超越不了自身;超越了就不再是自身。
16.争、比源于内、外,内是生命本能,外是资源有限。争、比有度就是所谓文明,过度便是野蛮了。
17.计划、市场都不是必须的,关键看人类以何种方式生存、生活;计划、市场单一的或统一的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自然解决和想着解决是永恒的原则。摸着石头过河其实是人类历史的基本情状。
18. 乌托邦是历史的、时代的,也是社会的、民族的和个人的,也许正因为如此,乌托邦不再是乌托邦,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乌托邦,充满了异样丰富的现实主义色彩。
19. 最难想象的乌托邦命题恐怕就是两性关系的命题,因为这是太极性的问题;也许自然进化已经做出了最好的选择。文明设想首先要尊重和依赖生命生产规律。
20. 明知故犯,是人类生存中的悲哀机制。
21. “好人”政治的缘由大致有二:一是人的良心只能依赖自己;二是任何制度效力有限。有漏洞的人不可能创造出无漏洞的国家,那就只能想象一个乌托邦人来将就。
22. 知识就是权力,从柏拉图的哲学王就开始了,中间的另一大人物是培根,并不是后现代主义者福柯的创造。不过,前贤大而化之,后进精细入微,各有风骚。
23. 乌托邦大都是大理想,小国家。雷声大、雨点小,是所有空想的特质。想得太美,往往导致做得很丑。
24. 遇到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请神出来,交给时间神其实也一样;古希腊的戏剧大多如此,莎士比亚有时也是这样,至于中国的戏剧家,也超越不了,差别在于舞台上神出现的方式不太一样而已。这也基本上是空想家的办法。看来,发现问题容易,找到办法是不太容易的。于是,只剩下想得很美了,并且是空想的美。
25.实用理性使中国人更重当下,不想未来;崇拜祖先使中国人缩手缩脚,少思创新;欠缺宗教使中国人偏向世俗,不慕天堂;奉守传统、经典,使“知识分子”多在四书五经中打转,大学、小学一生也就累坏了,那有时间想象。这大概是中国少空想家的几个原因。向历史多是学问,向未来多是思想,因而,中国多学问家,少思想家。
26. 思想,不管想实,还是想空,都不白想,这就像想对了或想错了,都有意义一样。想到没有想到的,正是思想的魅力和神奇。尽管做是想的根源,但想也是做的前提。因此,想,不管想什么、怎么想、为谁想,本身就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