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价30万元楼盘的象征意义
从去年开始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正在向纵深发展,最近一段时间,各地市场传出的信息似乎表明,调控政策正在收到预期的效果,原来势不可挡的房价上涨势头正在缓和下来,一些实力不够雄厚的开发商已经出现资金链告急的情况,原来一口咬定房价不可能下跌的开发商也转变了态度,一切都表明,这个市场终于要向强大的政府干预低下它高傲的头颅了。但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北京忽然出现了每平方米卖到30万元的一个楼盘,结结实实地把人们吓了一跳。
这个据说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楼盘名叫钓鱼台7号院,仅仅从这个名称,人们也不难想像它的至尊地位。但即使如此,30万元的单价,仍然超出了人们的想像力,有媒体经过海量的数据调查,认为这个单价不仅创造了全国房价的最高纪录,在整个亚洲地区也已属于最高价。这个“最贵楼盘”的横空出世,让正在等待房价下跌而购房的大量中低收入者不寒而栗,如果各地的商品房以此为风向标,不断地打破全国纪录乃至亚洲纪录,甚至不知在什么时候创造出一个世界纪录,这种“刘翔式的速度”无疑将彻底断送他们的购房梦。
显然,虽然单价30万元楼盘的出现只是一个“个案”,不足以代表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真实面貌,但它所释放出的象征意义仍然是丰富的,它足以提醒我们,政府的行政干预虽然看上去声势浩大,但对于撼动房价到底能起多少作用,仍然是疑问重重,最近一段时间出现的房价滞涨,很可能是假象,一旦政府调控的压力有所放松,房价出现反弹几乎是没有疑义的。对商品房市场应该怎样监管,无疑是一个必须认真考量的问题。
根据国务院今年颁行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新国八条”的要求,各地政府已公布了今年内的房价上涨控制目标,国家发改委也推行了“一房一价”的监管策略。北京钓鱼台7号院房价的上涨速度,自然远远超过了北京市政府的房价控制目标,但回过头来说,单个的楼盘不能代表北京商品房市场的整体状况,而这个30万元单价,据说也已经按照“一房一价”的规定向有关部门实行报备,因此一切都似乎挑不到它的瑕疵,北京市住建委面对媒体的质疑,已经表示了“引导但不干预”的态度。但是,正是因为挑不到它的瑕疵,我们从中可以观察到一种危险的趋向,被民众寄予无限期望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正面临困窘。
其实,这是可以想见的一个前景。商品房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只能通过交易者的市场博弈得出,政府作为一个社会服务机构,所能做的只是对这种市场博弈进行监控,并无对价格直接进行干预的职能。钓鱼台7号院挂出的这个价格,在时机选择上可能很不合适,但开发商显然有其自己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如果确实能够按这个价格成交,只要其中没有欺诈行为出现,那就表明它是合乎市场原则的,如果不被购房者认可,那么它就只是开发商制造的一个商业噱头,如果开发商想要让这套房子出手,那么它就只能向市场低头,降低价格。
但是,对这个30万元楼盘的出现,我们尽管可以将它视为是“市场的产物”,但仍应保持必要的重视。虽然从道理上来说,它不是为中低收入者解决住房问题而准备的,但是这个价格的出现,仍然会在整个商品房市场上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它除了给中低收入者平添心理压力外,也给开发商带来了巨大的鼓舞,从而使市场调控增加了变数。其实,尽管这个30万元的单价已经报备,完成了必须的程序,但监管部门还是应该对其展开必要的调查,看一看它的这个价格生成机制是不是合理,看一看它后面是不是隐藏着一个真实价格,如果其中有这种行为出现,那其实已经构成了对市场的欺诈,监管部门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出手对其进行惩处,而不是仅仅以一句“引导但不干预”来回避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