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龙伏狮”,庞大迎来“后斯巴鲁”时代


  庞大与萨博合资的事情因为国家主管部门的审批关口悬而未决,又传出庞大联手双龙的消息。联想过去的成功经验,媒体惊呼:庞大汽贸将藉此再造斯巴鲁模式!

  据印度mahindra官方网站发布的公告称,双龙汽车正在“全速”(in Full Gear)重返中国市场。6月8日,双龙汽车总裁兼CEO Lee Yoo-il,以及庞大集团总裁庞庆华、中汽南方总裁陈文沛,在韩国平泽市签署协议,三方计划到2013年建立150家经销商,以新Korando旗舰车型为首,届时每年销售三到五万辆汽车。通过三方的紧密协作,双龙野心勃勃,其目标是成为中国SUV市场第一大进口车品牌。另悉,双龙汽车的进口工作将在8月份展开,庞大和中汽南方将会分别在覆盖21个北方省市和10个南方省市的地区建立经销商。

  庞大定情双龙,毫不奇怪,因为在进口汽车领域,能够拿下的品牌已经不多。随着斯巴鲁与奇瑞合资有条不紊地进行,营销渠道的重新建立,庞大势必要失去进口斯巴鲁汽车的优势——尽管它也可能会在斯巴鲁合资后申请经销商资格。如同有媒体分析,庞大想要的是独家代理权,如此以来更有发挥其营销能力的余地,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斯巴鲁即是成功的范例。意识到失去对斯巴鲁的控制权之后,转而求萨博、双龙,拷贝斯巴鲁模式,是守护其庞大的营销帝国的渴望。而且,从参股萨博、意欲与之合资的动作来看,其野心不仅仅囿于终端的销售市场打拼,而是要进军制造业,做到上下通吃,也是成就一个汽车梦,制造一段为人津津乐道的商界传奇。

  现在人们关心的是,在中国失意的双龙在庞大的运作之下能否一雪滑铁卢之耻,取得成功?

  从规模上看,双龙确实不够大,年销售业绩不够看好。但与上汽主持以及待售时期相比,印度买家的介入让双龙慢慢恢复了活力。(由此来看,印度的汽车商还是有一定能力的,再比如捷豹和路虎)据官方发布的数据,双龙5月份销售10425台,同比增长48%,其中韩国销售3515台,海外6910台(含CKD,海外市场主要是俄罗斯和拉丁美洲国家)。这已经是双龙连续三个月销量超过10000台,同比增长56%。目前中国是双龙最想打开的市场,也只有在中国启动,才能有复兴的希望。

  应该说,双龙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并不陌生,具有一定的保有量。有的人甚至认为它是中国品牌,不知道这包含着什么意思。其实上汽的失败有两方面,一是营销问题,一是产品的市场定位问题。上汽没有过多的精力去运作双龙,在产品定价和定位等方面也过于僵化,毫无突破创新。

  由庞大来操作双龙的进口销售,可能会更好一点。首先是双龙的上升趋势,无论从其内部,还是消费者,都有信心。其次,只从事销售避免了许多纠缠不清的矛盾。再次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双龙的主打车型是SUV,如同当年的斯巴鲁一样,庞大更有此类车型的销售经验。还有,今天的庞大已经不是创业初期的庞大,其资金更雄厚,销售网络能广泛,管理运作能力更强大,经验也更丰富,随着鹊起的声名,人们对它抱有更多的信任——也就是所谓的品牌或者忠诚度问题。关于这一点似乎有人提起过,庞大的品牌效应逐渐形成,在处理与厂家的关系时可能会带来一些伤害(一定是利大于弊),但对消费者来说一定是优势。至少不是最后的一个方面是,中国SUV市场一直呈现蓬勃的上升趋势,尤其是中档以上的SUV,似乎并不受到油价问题的明显影响,是双龙拥有潜在消费者的一个保证。再说,双龙是个不同于萨博或者斯巴鲁的小品牌,压力更小。

  在商界,庞大是个焦点,即使与萨博的合资事宜不成功,但还有进口销售萨博的事情可做。可以说,庞大拿下萨博和双龙的进口代理权不是问题,这自然是双喜临门的好事情,解决了失去斯巴鲁代理权的后顾之忧。失之桑榆,收之东隅。余获获说得好,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在旁边的树上多试试。

  基于这样的考虑,庞大牵手双龙具有前景良好的可操作性,但绝不会是斯巴鲁模式的重复上演。因为成功的结果是一样的,成功的过程却不尽相同。等庞大与萨博的合资事宜有了结果,说不定再与双龙合资也是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