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学习作为一种组织成长方法,不论是应用于人员培训,还是应用于解决问题,或是应用于组织变革,它已逐渐被国人接受。从理念到方法,从认知到行动,从研究到服务,尤其在管理培训咨询领域,大有异军突起之势。
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行动学习?又将怎样促进这种好方法在中国组织中的应用?
与其它培训咨询领域热门话题、概念、工具、方法一样,行动学习作为一种舶来品,国内企业在接触、接受的过程中,客观上需要服务机构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努力。这对众多从事以行动学习为服务项目的培训咨询机构而言,既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责任。
服务是基于价值的,而价值的核心在于客户的成长。其实任何一种源于实践的方法,并非空穴来风。就拿行动学习而言,即便没有国外概念方法的引入,国内企业和服务机构的自身成长,也必然会逐步走向这样一种方法,尽管名称可能五花八门。
但现实的问题是,国内一些服务机构将“行动学习”这种盈利的“产品”过于“概念”化,其中一个典型的现象便是这里要谈的“促进者”。
了解行动学习的人不难理解,在行动学习项目推进过程中,除了有力的发起者、拓展性的问题、团队协同的方法、有效的反思之外,重要的一项要素便是行动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
那么谁应该成为“促进者”呢?为了推广行动学习方法,又该如何培养“促进者”呢?我们究竟应该怎么看待“促进者”呢?
如果你上网搜索一下,国内服务机构对“促进者”的叫法真是五花八门,总之是要搞出个给力的名字,让你一听就蒙才好。“促动师”、“催化师”、“促进师”,给力吧!
如果你再认真研究一下服务机构的服务项目,似乎他们对培养“促进者”更感兴趣,似乎这是推动国内行动学习的必由之路,并已上升到国际证书认证的地步。你真的了解国际行动学习协会是个什么机构吗?你真的明白“促进者”真的会是一项独立的基于专业技能的职业吗?
行动学习项目过程中需要“促进者”,这毋庸置疑,但我们需要怎样的促进者呢?是否需要这么高深的培训与学习呢?其实,促进者本身的成长就应该是行动学习的,并且是应是内生的。伊恩·麦吉尔在《行动学习法》一书中也有明确而清晰的说明,“促进者的目标是使自己成为多余!”(见《行动学习法》P60页)。行动学习项目团队中的成员应互为促进者,尽管最初可能需要外部促进者,但外部的促进者并非通过简单的培训就能达到的。他们基本上要基于两个条件,一是针对行动学习的指导工具包,里面有大量针对行动学习过程可能出现情况的对应工具,二是自身的经验与能力。而这一切,要么是简单培训可以掌握的(指工具),要么是需要其它实践历练成长的。促进者的培养本身就是一种行动学习,并且应将这种促进逐步内生。
反观国内热衷于“促进者”的培训与认证项目,目的何在呢?可以肯定地讲,先是挣钱,顺便促进一下,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