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一个持续地来自内心的声音不停地在告诫着我:你的微博写作要警惕了!
可我没有因此而停下,仍在微博这块风起云涌的场域中挥笔疾书。
其实客观地说,微博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诞生确实的是时代使然,在一个快餐化的时代,舞文弄墨成了一种奢侈的“精神消费”,而因了“快餐文化”乃至“快餐化生活”的流行,让人们在貌似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亦有了一份体验性快感,以往的、高高在上的正统报刊曾几何时让普通百姓感到了它的遥不可及,它尽近成了一群精神贵族们享受的“会所”,并以其高傲的姿态拒斥着芸芸众生。
互联网时代的一项革命,就是让草民拥有了足够的话语权,而这份权利长久以来是被“知识者”与“权力者”所掌控的,于是互联网的勃兴引发了众声喧哗,引发了大众的语言狂欢,因为大众以民间的身价与立场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便利介入到了公共空间中,与时代博弈角逐、与时俱进。
最初引发这场革命的是博客的兴起,一时间,“你开博了吗?”成为了时代的流行词汇,我们确实看到了博客惊人的增加数字,“发表文章”从此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歌猛进,随着国际上流行的网络交际与对话模式的即时性启蒙,人们开始发现这个被快餐文化所统驭的互联网时代,博客文字还是犹嫌冗长与累赘,一些未经训练的写手们,虽然娴熟地掌握了博客的使用方式,但垃圾文字也相应地充斥其间。博客空间的容涵量毕竟潜在要求它的操控者须具备一定写作实力和时间,否则,那添塞其间的文字便变得不堪入目、惨不忍睹。于是我们看到,一种新型的自媒体诞生了,它以字数适时限制为其特征,以快捷性的表达为其标帜,而这一限制性的快捷表达亦潜在地鼓舞了业余写手们更自由地发表其简约。畅达之文字,所谓直抒胸臆者如是。
一旦网络写作不再受累于长字数的写作困境,这种百来字的微博空间便能让人产生“瞬时”与“灵光一现”的写作快感。
我最初亦受此“诱惑”,被网站拖下了“水”,当时只想在这种扑天盖地“浑水”中获得一份新鲜的体验。这与我的性格有关,我总会好奇于任何新生的事物,一如一个顽劣的孩童对于商场柜台上刚出现的新鲜玩具的猎奇。那时我便警告自己,微博于我仅为体验性尝试,我的互联网写作阵地,仍应坚守于博客————博客相对而言没有字数之限,它可以让我尽兴地抒发我的所见所闻,而且私下里亦琢磨着有待来日可以作为正规散文结集出版。所以我格外珍惜博客文字,虽然常一挥而就,几乎不假思索,但仍会字斟句酌。
后来有一段因事物性工作受困于时间的局狭,一时兴起便抽空时以微博为伍,结果渐成思维习惯,以致有一天蓦然发现不太会写散文了。
这让我震惊,亦让我开始了高度警觉。
也就是在彼时,那个声音不停地在我的脑际中轰然响起。
我们必须承认,人有时真是一种习惯的动物,一旦习惯了一种写作模式,亦会由此而形成一种思维的结构式范式或曰定势,它是潜在于人的思维习惯中,寻常看不见,只有当你在思考一个问题和须表达一种感受,欲予诉诸于笔端时,才会蓦然惊见,原来你已然习惯性的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微博的“百字模式”,这一思维习惯恰好与微博的数字之限严丝合缝,精确得有时连最后一个标点符号亦不得不因此而舍弃。那些丰富润泽且充满了活跃内容、千回百转、、曲径通幽式的散文表达竟然被榨干为“微博模式”,而由此而失却的恰恰是舒展且丰盈的思想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