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贡献促进自我发展
重视贡献的人,会有一种因为责任而产生的勇气和担当。
当他全身心的投入到那个任务、事业中的时候,就已经忘了自己而实现了物我统一,也就是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忘了我,则困难、压力、绝望等一切消极的情绪都不存在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时候,人往往就会有超越常规自我的表现,不仅能够将事情办好,更重要的是人的心智受到的训练,人生的境界也会有提升,君不见庖丁解牛尚可达到神乎其技?素书中说的:“神莫神乎心诚”,就是此意。
重视贡献的人一心做好工作,其心中少了许多患得患失的东西,没有了对一己毁誉荣辱的关注,才能够心无私念,灵台清明的去做正确的事情,最终达成人生的目标。如同范文正公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谓志士仁人也。不知道如何界定圣人,但贤人一定就是那些重贡献,少我执,善于自我管理的人们。
德鲁克说:“自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与对贡献的重视程度。如果一个人问自己:‘我能为组织的绩效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实际上就是问:‘我需要什么样的自我发展?我必须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才能作出应该作出的贡献?我应该在工作发挥哪些优势?我必须为自己设定什么标准?’”看到这段话,我们可能不会去怎么想其中的逻辑问题,一下子就被带回到了自己的成长路径中。灵光穿透迷雾一般,突然发现自己成长、发展的最快的时候往往就是自己一心扑在对某个组织或者项目作出贡献的时候。于是,回顾人生,就成了这次读书会的主要内容。通过对人生经历的反复回顾和阐述,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出不曾在意的人生经验,发现新的智慧,对自己也会更深刻的认识、理解和认同。
看到这段话,我也回忆起了大学的那次创业实践。几经磨难,我组建了一个相对比较有实力的学生创业团队。我作为项目的发起人,在大学的各类学生组织中有过各种能力的历练,唯有一样本领未曾训练——销售。对一个创业团队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则恰恰是销售,卖出东西获得现金收入。最初的时候,我与合伙人有过分工,基于学生会主席的身份我主要的任务是整合校内的资源,另外的两个合作人则主要是对外销售——扫楼、陌拜和推销。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月过去了,销售员大量的流失,没有签约一单。几个合伙人因为销售的缘故也身心疲惫,我因为不会销售,故而很难对那些意志消沉的销售员进行激励和辅导。这个时候,我坐在自己宿舍的藤椅上,认真的想:“我们这个创业团队目前最关键的事情是什么?作为创始人,我应该为其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如果在这个关键点上我不作为,又会有什么结果?”答案一下子就明朗了。最关键的就是销售,我必须在销售上作出成就,否则,这个团队眨眼之间就可能土崩瓦解。我必须学会销售,我必须去销售!!!这基本上是明确地回答了第一个问题:“我需要什么样的自我发展?”
我按照惯常的学习方法,去图书馆借了七八本销售的书,用了一周的时间认真的阅读,无论是销售的技巧,还是销售员心理训练,还是谈判的技巧,我都如饥似渴、囫囵吞枣的看了一遍。学过之后,就马上去实践,去一个商户一个商户的跑,一间写字楼一间写字楼得推销。回来之后,马上写销售日记,将当天在销售过程中遇到的情况一一记录分析,再回放一遍,同时和搭档一起商量分析对方的心理。经过这样的训练和实践,我渐渐掌握了一定的销售方法,与合作伙伴一起打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单,取得了胜利。这其实就是在“知识和技能”的层面进行自我发展和提升。
经过了半年多的一线销售,再加上自己不断的读书,写销售总结,不仅掌握了一定的客户资源,也提升了销售技巧,能够在很短的时间能判断对方是否有购买的意愿,也能够有效的辅导其他销售人员。当然,销售从来就不是我的优势。我的优势在于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且与他人分享,从而帮助其他人成长。而我们的团队最需要的就是大量优秀的销售人员。于是,基于这样的团队需要结合自身的优势,我开始了内部的销售人员培训,将我的经验、其他优秀销售员的经验,以及各类经典销售教程中的知识,纷纷传授给了团队中其他成员。第二年的销售员在能力上、斗志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培养几名非常优秀的销售人员,远远超过我的水准。
在整个过程中,我给自己制定了很高的标准——每天要跑多少客户、每周要写几篇销售总结、每月要出多少单、每月要读几本书——都必须去执行。
正是在一心关注项目发展的心态下,一心思考如何能做出最大贡献的斗志下,我提升了自己的销售技能,实现了自我发展。我虽然不是高手,但是至少销售不是我的短板,基本可以达到了及格。
这不正是贡献与自我发展之间的相互推动吗?
一个人,如果能够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又是在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则很容易获得其他人的信任,促进人际关系,因为人们天性中就有一种愿意和优秀人物在一起的心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