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汽车市场不是蓝海



巴西汽车市场潜力很大

    巴西被称为金砖四国之一,巴西汽车工业是依靠外国投资,引进外国技术发展起来的。2010年汽车产量364.84万辆,同比增长14.62%,汽车登记量351.51万辆,同比增长11.90%。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五位,汽车登记量超过德国为世界第四位。巴西汽车经销商协会预测,2011年巴西汽车市场仍然会继续增长,预计涨幅为5.2%。

    世界汽车著名企业均在巴西投资设厂2010年,菲亚特在巴西销售轻型汽车61.13万辆,大众销售60.43万辆,通用销售56.17万辆,福特销售26.51万辆,PSA销售16.41万辆,雷诺销售15.21万辆,现代销售10.77万辆,丰田销售5.57万辆,本田销售4.40万辆,日产销售2.69万辆。

    据巴西汽车进口商协会(Abeiva)统计,2010年中国品牌汽车 在巴西销量达17266辆,比2009年的2437辆,大幅增长608.5%。其中,销量居前五位的依次是奇瑞(超过7000量)、哈飞(4200辆)、 EFFA HAFEI (3900辆)、长安(868辆)和力帆(703辆)。

    巴西汽车市场增长潜力很大,有的汽车业咨询公司预计,到2016年,巴西的汽车产销量将增至450万辆。

历史上,巴西汽车工业在1997年达到高峰,卖出了190万辆,巴西一下子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汽车产业福地”,当时不少行业报告宣称在未来几年内,巴西汽车年销量会达到300万辆。这吸引了另外7个厂商(含雷诺、雪铁龙、戴-克、奥迪、标致、日产、丰田)相继杀入巴西,投入 资金多达160亿美元。他们幻想巴西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可供挖掘,充分满足未来“肯定会出现的”300万辆的消费需求,因此计划新建11座汽车组装厂。

1997年,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冲击了巴西经济,1999年1月,巴西实行自由汇率,造成货币大幅度贬值,爆发货币危机。巴西汽车销量一下子从1997年的190万辆猛跌到1998年的150万辆,1999年更是跌至120万辆。

2008年巴西共生产轿车和农用车辆321万辆,比2007年增加8%。共销售进口汽车37.5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13.3,增长39.93%。对外出口78.9万辆,创汇额达到139亿美元,同比增长3.4%。

    在美国、欧洲等老牌汽车市场销量状况低迷,跨国车企难以摆脱经营窘况的2008年巴西汽车市场出色的表现,吸引了跨国公司扩大投资

巴西汽车市场竞争激烈

由于全球汽车工业从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扩张,汽车巨头对巴西市场的争夺也十分激烈。2009年8月21日,曾经退出巴西市场的日本铃木,突然宣布将重新回到巴西市场,计划在年底之前将其销售网络从最初的8家扩大至15家。

戴姆勒-奔驰公司对位于巴西圣保罗州圣贝尔纳多-杜坎普的工厂生产线进行扩建和现代化改造,计划使日产量增加25%,另外还将投入资金用于改善物流水平,第一阶段工程将于2009年年初完成。

丰田公司也在积极筹划在巴西购地建新厂。目前,丰田在巴西圣保罗拥有一座整车组装厂和一座零部件工厂,新工厂将位于这两座工厂附近。丰田公司表示, 该工厂计划在2011年投产紧凑型轿车。

本田汽车公司计划将旗下的巴西苏马雷工厂产量提高18%,以满足当地汽车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本田表示,工厂将通过增加班次使日产量由现在的550辆提高到650辆,增产后工厂年产量将达到15.1万辆。本田公司在巴西工厂生产思域及飞度两款车。2008年上半年这两款车型销量在巴西同比上升了56%。

   大众目前在巴西有五家工厂,大众将在今后四年内扩大其中三家厂的生产,以将当地的汽车销量提升40%,达到100万辆。由于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将带动巴西汽车需求,大众计划到2014年在巴西投资23亿欧元(合33亿美元)。

    菲亚特汽车集团从1975年起开始在巴西投资,2008年计划在南美洲投资35.6亿美元,其中28亿美元用于扩大巴西工厂产能,其余余用于扩展阿根廷等其他市场在米纳斯吉拉斯州的汽车生产厂扩建为其全球最大汽车厂,并在2010年实现菲亚特在巴西的产能72万辆提高到100万辆2014年销售量超过100万辆。

      韩国现代汽车将在巴西投资6亿美元,兴建产能为10万辆的汽车工厂,计划将在2011年投产。现代汽车在声明中称,“在美国和西欧等传统市场趋于稳定之际,确保巴西等新兴市场的销售,是现代汽车维持成长和成功的关键。”现代汽车表示,其在巴西的销售量较07年同期增加近两倍至36,006辆。

2010年有10多家外国汽车厂商打入巴西市场,其中8家是中国汽车企业。奇瑞汽车公司投资7亿美元,在圣保罗州北部的雅卡雷伊市兴建年产量达15万辆的工厂计划在2013年竣工比亚迪、力帆、长安、哈飞、江淮等其他中国汽车企业也在积极考虑到巴西建厂。

巴西贸易政策将有变化

中巴贸易发展很快,2000年至2010年间中巴双边贸易额由28.45亿美元猛增至625.5亿美元2010年4月,中巴贸易总额为32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2011年1-2月中巴贸 易额86.9亿美元,巴西对华出口39.7亿美元,自华进口47.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6.7%、69.9%、47.2%,逆差7.5亿美元。 

前任巴西总统鲁拉认为,同为金砖四国的巴中两国可以各取所需,于是对中国全面开放投资及进口事业,短短几年内,巴西涌入了庞大中资,购买矿业资源及农作物,大量收购巴西本地企业。巴西并基于互惠原则,对中国廉价产品的进口大开方便之门。

但是2010年巴西的贸易逆差达到710亿美元,而其中来自中国贸易逆差就达256亿美元。英国路透社今年1月18日报道,大量廉价的中国商品涌入巴西市场,已经使当地制造业经营者产生了抵触情绪,巴西制鞋工业联合会的一位负责人认为,中国产品正在使他们的工业力量逐渐消退。巴西工业联合会主席罗伯森·安德拉德认为,巴西2011年可能仍然找不到有效刺激出口的办法。考虑国际市场的现状,于保护巴西经济利益的目的,巴西应该实行更加积极的贸易政策,防止雷亚尔持续增值致使巴西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另外,政府还应该制定反倾销措施,通过技术壁垒而非关税壁垒来规范市场。

今年2月,台湾自由时报报道,与中国贸易往来密切的巴西,原本天真地认为对中国完全的开放是百利而无一害,而今终于发现危机。中国产品正大举摧毁巴西的制造业,威胁到总统蒂玛·罗塞夫要在十年内打造出中产阶级国度的美梦,因此,巴西新任总统罗塞夫女士上任伊始,就决定在国际会议上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加压力,有报道说,二月起罗赛夫每周召开一次改善巴西在全球贸易竞争力的会议,其实就是“中国会议”。罗塞夫已打算对中国展开强硬措施,短期内除了对更多特定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以外,也会要求海关加强稽查,以反制中国货倾销巴西。

  巴西经济学家强烈质疑中资购买矿产,毕竟中国的国营、私营企业难以分辨,就算开放私人企业购买,也不能保证其背后没有国家的股份,一旦巴西的土地及天然资源被中国大量收购,资源被控制后所产生的价格就是政治价格,而不是自由经济的市场价格。

媒体分析,这些防中之举,将会引起许多拉美国家效法。

因此,中国汽车企业在巴西应该研究当地政策变化,除建厂外,还要做好零部件配套当地化,以避开贸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