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的青鸟 历经模式之痛行业之殇


       五店同时关门停业,3天后又重新开张,北京青鸟健身有限公司这场颇具戏剧性的“表演”,再一次搅乱了健身行业这潭本不平静的浑水。  
       从1月12日的五店同时关门停业,到3天后的重新开张,北京青鸟健身有限公司这场颇具戏剧性的“表演”,再一次搅乱了健身行业这潭本不平静的浑水。

对会员的随意抛弃、对员工的工资拖欠、饱受诟病的经营模式……即便如此,在濒临倒闭的危机中,青鸟健身“闭关修炼”了3天就重整旗鼓,高调开门营业。但是,青鸟能否成为健身行业的不死鸟,能否成为行业内第一个改变经营模式的吃螃蟹者,仍是个问号。

闪电式关门

毫无征兆,突然关门停业,仅在官网上以通知和短信群发的方式告知会员,青鸟健身位于北京的兆龙店、百盛店、安贞店、清华店、加州店,于2011年1月12日暂停营业。当时的通知上写着:开业时间另行通知。落款是1月11日。

“青鸟健身要倒闭”的消息一夜之间通过网络、微博、短信等渠道迅速发酵。发酵的结果就是众会员人心惶惶,纷纷去青鸟门店要求退款、讨说法。

12日,在复兴门百盛10层的青鸟健身店门前,收到信息的会员们面对紧锁的大门,正围堵百盛的物业人员。一名物业人员告诉记者,“一直闹到了晚上十一二点,那场面真是人山人海啊!警察都来了。”后经物业方面人员和警察的劝说,加上青鸟方面的工作人员一直未出现,“闹事”的会员们才渐渐离去,并未像百盛物业担心的那样“给长安街造成恶劣的影响”。

据说,其他4家门店和百盛店的情况相差无几,一纸通知、大门紧锁、没有工作人员、电话无人接听……

12日晚上,备感压力的百盛物业立刻联系不敢露面的青鸟健身,让其自己处理这起事件。13日清早,青鸟健身5家门店已经有员工留守,专门接待前来的会员。在百盛店,只有前台的灯开着,背后的健身房仍未开门,两名接待员穿的都是便装,前台的旁边,还坐着5名同样着便装的工作人员,个个人高马大,为了防止情绪激动的会员动武。

记者假扮会员表示想退会费,前台表示不可能。见有人拍照,工作人员立即大声制止,并强迫其将照片删除。此时,身材健壮者之一走向记者,自称是百盛店店长,姓付,再次表示不能退款,“我们青鸟成立10年了,从未给会员退过钱。只是我们的资金出了一点小问题,正在努力想办法解决,你回家等通知吧!不论好坏,下周一定会通知你。”

事实上,并未等到付店长所说的“下周”(即17日),1月15日,青鸟再一次以短信方式告知会员,恢复营业,并以“增加一个月会籍”来补偿会员。

青鸟健身总经理王成解释了关门的原因,5家直营店停业是因股东变更引起的,新股东进入后,资金没有到位,百盛店、中关村店已拖欠物业房租约400万元,其余几家店虽未欠费,但也面临无钱交房租的窘境,物业有可能断水断电,无法继续经营,遂决定暂停营业。

14日资金终于到位,青鸟支付了拖欠的房租等,重新开张。“当时的本意是不停业而解决资金问题的。不过业主要停水停电的话,会员没办法健身,我们就不能营业了,所以只能临时停业,绝对不是要卷包跑。”王成说。

但是员工和会员之前并不了解这些原因,在猜疑、忐忑的心境下,也为后路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

员工忐忑,会员无奈

在停业的几天中,有少数员工离职跳入其他同行另谋出路,但多数员工仍在等消息。

青鸟健身重新开业后,安贞店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在停业期间青鸟方面支付了他们12月份一半的工资,在17日将会继续支付他们另外一半的工资。

另一位员工称,对于恢复营业没有心理准备,本来都准备买票回老家过年了,突然接到公司电话说恢复营业,“工资也能下周一发放,真的很开心”。

“在这件事中最受伤的是会员,其次才是青鸟,我们的信任度会大打折扣,已经有会员表示,以后不会再轻易相信商家,再办卡只会办计次卡了。”一名青鸟健身员工这样说。

而对于许多会员来说,这次停业是一次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停业期间,一位百盛店的会员告诉记者,之前停水时就有朋友告诉她,青鸟要关门了,但是她太信任青鸟了,并未把朋友的话当真。

现在虽然恢复营业,但不少会员表示,仍担心会再次出现问题,尤其是公司尚未向会员做出详细的说明,“心里有点儿没底”。
 
       另一位会员在微博上写道:“今天去青鸟健身,跟每个认识的朋友打招呼的时候都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据说以前买私教课的会员都更频繁地主动约课了,我这周也约了3节。”

北京青鸟的外地加盟店——杭州西城店一位黄姓负责人虽然一再表示“青鸟关门事件”对杭州店并无影响,但其会员仍然有不同的担忧,“如果真碰上这样的事情,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将自己的钱袋子捂紧一些。”一位会员表示了自己的无奈。

另一个对于青鸟健身而言的坏消息是,目前只有人参观体验,没有人敢办卡。

模式之痛

今年是青鸟健身成立10周年之际,而10年的摸爬滚打为青鸟带来了不少荣誉:中国首批五星级健身中心、国际健身运动成员俱乐部(IHRSA)中国首家连锁健身中心、新丝路模特经纪公司指定健身中心等等,但是,模式之痛始终是青鸟难以愈合的伤口。

总经理王成大倒苦水,他说,10年前,北京的百盛店租金每年250万元,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攀升到了700万,再加上水、电、人员工资等,成本上涨过快。而健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门槛越来越低,现在的年卡已经降到了3600元一张,但公司经营却越来越艰难。

一位行业人士分析,大品牌的健身机构一般都会选择较好地段、地上条件较好的店面,而且一般使用的都是进口健身器械。“规模较大的分店面积都达数千平方米,即便只有一名顾客使用,各个设备也都会打开,每日水电耗费也很多。”此外,对于较大的健身机构,人力、服务等成本也比较高。

在青鸟停业事件中,预付费安全和会员权益保障是外界关注最多的问题,而会员制预付消费是健身行业的基本模式。

会员制可以保障健身行业有稳定的消费人群。青鸟健身安贞店员工介绍,目前店内有月卡、季卡、半年卡和一年卡,还有三年卡,年限越长所享受的优惠越多,目前会员卡80%是一年期的。

为了提升业绩,青鸟健身未来的经营模式可能发生改变,对于为外界诟病的预付费模式,吴晓天表示“尽量调整”。但他认为,预付费模式在国内外的健身行业都是很普遍的,要改变它,“不是青鸟一家企业可以左右的”。

据记者调查,对于健身卡、美容卡等这类消费性预付款的管理,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而在日本等国,预付款的管理非常严格:商家收取预付款必须有严格的准入门槛;其次,预付款须设专门银行账户进行托管,这样就不会出现商家卷款而逃的情况;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健全的保证金制度,确保商家撤离时能有一笔资金补偿消费者。

行业之殇

青鸟健身此次关门事件,影射了行业内部诸多问题。

很多业内人士都感慨,健身这一行越来越难做了,因为没有行业标准,准入门槛低,资金一窝蜂涌进健身行业。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几个人,拉过一笔资金,一边找营业场所,一边找设备供应商,先把一部分设备赊过来,放到场所里面,就可以对外宣称健身房即将营业,然后拉一批会籍人员来卖卡,再用卖卡的钱做滚动资金,维持整个健身房的运营。整个过程可以说是空手套白狼。

目前国内健身行业管理较为混乱,上述业内人士称,政府没有制定针对该行业的统一标准和规范,例如,对开办健身房的最低面积、室内空气质量状况和安全设施硬件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闪电开关门,给青鸟健身带来的不仅是风口浪尖上的抉择,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还有更重要的价值。“青鸟这次停业,没想到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这个事情让我们会更多地思考和探索更好的经营模式,从某种程度来讲也是件好事。”王成所说“好事”,便是媒体力量带来的品牌价值。

青鸟事件发生以来,除了都市类报纸的报道,新闻频道的连续追踪,甚至连人民日报也在1月17日发表评论《当健身不再“奢侈”》。据统计,近期报道青鸟健身的媒体价值已经超过4000万人民币,而且70%的报道以中立为主,负面报道仅占30%。

一位了解内幕的人士称,媒体的跟进已让大股东意识到青鸟的价值。青鸟健身大股东已向青鸟注资500万,未来还有4500万的投资计划。

经过这次注资,加上其转变经营模式的思考,青鸟健身或许能成为行业的一只“不死鸟”,但是,从整个行业看,青鸟健身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整个行业的有效整合、洗牌、规范化,需要更大的力量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