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不能得“富贵病”
今年的两会开得有特点,特别是民生问题一些部长的回答值得仔细揣摩,品味还是很有味道,因为其中透露出许多信息。例如2010年全国的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财政总支出达到8.9万亿;而今年财政预算中收入89720亿元,增长8%;全国财政支出100220亿元,增长11.9%。如何管好国家财政是公众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如何把这些钱用在民生上就显得格外紧迫。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中央财政用于民生的开支,今年将会占到中央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左右。根据预算安排,今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达10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按照预算就要有66813亿元用于民生,按照现有人口13.4亿计算,平均每人4984元,这样看国家用于民生的总支出分摊到每一个人的数字并不低,但是对于众多的民生问题,许多都还属于欠账,因此在统筹民生项目的时候一定不能大手大脚,而是要精打细算,切切不能让民生工程得了“富贵病”。
我如是说不是没有依据,先说住房。新华社有报道说,7日下午,九三学社小组讨论的现场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郭允冲,张化本委员拿出了今年的预算报告开始提问:“地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是26975.79亿元,其中用于廉租房的支出只有463.62亿元,而用于城市建设的支出有7531.67亿元,这是不是意味着地方土地出让收入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太少了?国家对这部分转让收入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出有没有要求?如果有,要求有多高?”
很明显全国共租房的建设投入明显不足,不到城市建设总支出的十分之一。现在建设“公租房”各地都说资金紧张,其实是没有资金集中到这个问题上。各地城市建设喜政府官员习惯于大手笔,这样城市漂亮了,也就有政绩了,这样的“富贵病”是要不得的。例如在一些淮北城市现在的绿化也在种香樟,香樟树确实名贵,华丽好看啊!但是在这种环境存活是有条件的,植物学者说如果种在房屋南墙前问题不大,马路上就很难存活。于是现在冬季就能看到给香樟戴帽子,用塑料薄膜裹起来,这种办法其实并不可行,既不好看,也不能保证安全过冬。可是香樟树贵得很,越大越贵,有些城市搞绿化一棵香樟好几万,这种“富贵病”我看要不得。
其实远不止这些,不惜工本大修景点,甚至是遍地开花,“申遗”更都不惜财力,劳民伤财。
社区医疗建设需要大笔投资,可是政府官员喜欢搞“基本现代化”的三甲医院,三甲医院有了,看病难就能解决吗?实际上许多社区都还没医院,有的是并不正规的民营医院,这种“富贵病”也是要不得。
最近关于教育投入有一笔账说:“教育经费占GDP4%目标18年未实现 欠账超1.6万亿”,我看这个算法不对,如果从1993年起逐年递增,2000年实现4%,2010年达到4.5%左右,整个教育投入欠账要大大的高于1.6万亿。要不然教育问题不会如此纠结。即便是这样一个情况,建设学校也喜欢大手笔,也有一说是“现代化示范学校”,特别是城市学校建得非常豪华,而乡村学校还是破破烂烂,这样下去教育资源均衡什么时候才能实现。特别是教师的待遇农村教师与县城的差了一大截子,县城教师又比城市教师差了一大截子,这样想去如何才能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实施?
各地电视台天天播放的“十一五”成就,都是好看的,都是民生政绩,越是豪华,好看,越是要想一想这么做是不是得了“富贵病”?要想一想政府民生工程的钱是不是就都花在刀刃上?
我总觉得,民生工程的“富贵病”华而不实,要不得。
二〇一一年三月九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