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书连可以休矣!
今天的中国青年报说:《中科大质疑大学排行榜 忽视质量和效益是通病》,报道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教研究所‘大学评价研究课题组’的学术论文《基于公信力视角的大学排名研究》,从学术的角度对武书连课题组推出的《2010中国大学评价》提出了若干质疑。该论文指出,依据武书连课题组的指标体系和算法,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人才培养’得分无缘进入武书连排行榜单的前500名。”
武书连也做了回应:“不得不在没有看到论文的情况下公开回应”:“我的《中国...
作者文章归档:刘古平
武书连可以休矣!
今天的中国青年报说:《中科大质疑大学排行榜 忽视质量和效益是通病》,报道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教研究所‘大学评价研究课题组’的学术论文《基于公信力视角的大学排名研究》,从学术的角度对武书连课题组推出的《2010中国大学评价》提出了若干质疑。该论文指出,依据武书连课题组的指标体系和算法,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人才培养’得分无缘进入武书连排行榜单的前500名。”
武书连也做了回应:“不得不在没有看到论文的情况下公开回应”:“我的《中国...
德育的贫困
一道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题目: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判为错。这张试卷被孩子父亲发现后,拍成照片发到微博上。孩子父亲想不通:这就是如今的教育吗?如果是你,会怎么回答?
一个看似简单的题目,却撂倒了一大片,老师给孩子判错了,却惹来许多人的反对;我看了许多帖文,都没有更充足的理由说孩子回答没有错。我想了许久许久,这也许就是今天教育的实际现状——德育的贫困。
如果说是德育的贫困,有许多人一定不愿意接受,因为我们今天教育一直在高喊“德育为先”,怎么会“贫困&r...
教育追随的是生长和发展的真谛
我孤陋寡闻,竟然连许锡良也不知道,第一次知道他是因为他的一篇博文:《中国底层的人经常互相伤害着》,关于这篇帖文的争议我就不多说,我总觉得许锡良说话很怪异。当我写的《教改不能走偏锋》登在《教育时报》的头版,而头条就是记者梁慧对话许锡良:《自由的教育真谛》,原来许锡良还是这家报纸的专栏作者。
教育的真谛是不是自由?看了对话全文才知道这是来自许锡良的:《自由才是真正的教育》,这篇文章开头就说:“记得坏小子韩寒有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记者问他,说你为什么不喜欢读书,要离开学校?韩寒说,其实我并不是不喜欢读书,而是我不喜欢...
教育的眼睛要向下
再过几个小时,新年钟声就会敲响,2012年这在向我们走来。我对新年的祝福和期盼就是希望新的一年里中国教育不要再折腾了,因为,我们的教育真的折腾的不轻。
说起来这个问题很复杂,无论优劣的评价,各种人都有各式各样的诠释,其实也很简单,归根结底,我们的教育眼睛要往下。
中国传统教育中“有教无类”就是眼睛往下的教育。
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子女入学,否则政府得强迫其履行义务。这就是义务教育,最早也称为强...
课堂·预习·自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对于这样一个“战略主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两个...
没有合格何来优质教育资源?
这些年人们对教育的批评并没有减少,最近一个校车问题也折腾得不轻。国务院、教育部关于撤并的原则没有错,如果是抓住优质教育资源不放,这肯定是会制造教育不公平。
“优质教育资源”一说最早来自于王旭明的发言,这是代表教育部的,认为人们的择校热时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不够多,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各级政府教育机关也是在抓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现在学校越来越漂亮了,但是教育不公平的事情就变得越来越多。
一个道理我已经讲了无数次了,政府机关要抓的是最低标准,这是准入门槛,合格标准,所有的学校都合格了,优质学校也就在其中...
就近入学是孩子的特权
昨天,校车之痛又一次在网络中成为热点话题。有报道说:丰县校车事故发布会上透露开车司机洪旭同时也是车主,司机本人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已经被警方刑拘。12日晚,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立即开展接送学生车辆安全检查,严格安全监管。各地要组成联合检查组,深入辖区内每一所学校、幼儿园(含办学点),对所有接送车辆及驾驶人员立即开展逐一安全检查,不符合安全条件的车辆一律停止使用,不具备资格的驾驶人员一律停止驾驶校车。
也在昨天,人民网观点频道刊登了李强的人民时评:《校车有“特权&rdqu...
排名、评优、竞赛及其他
排名
眼看就要放寒假了,学生、老师、家长都关心期末考试的成绩。教育部早就重申不能给学生成绩排名,但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不排名是可能的,而排名之后给各方面的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老师不排名,其实学生私下也会排名。
我觉得学生自己私下的排名要比老师的排名好了不知多少倍。
我上高中的时候,同学们也私下也在排名,特别是我的同桌总是喜欢把我的试卷翻来覆去的研究,我问过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不管我是对还是错了,我都看,看看别人是怎样做的。
同学们私下里的这种比较有强烈的激励作用,找出差距,求进步。
老师的排名搞不好往往会让学生陷...
中国底层的人经常互相伤害着吗?
上周,教育学硕士,副教授许锡良写了一篇日志:《中国底层的人经常互相伤害着》,引起极大反响,有许多人赞成,并以为这是这是中国人的劣根性,也有许多人反对,后来许锡良又写了一篇日志:《我为什么只关注底层人的互相伤害?》作为回应。
他说:“这些读者提出的问题确实很有点意思,而且点到了我文章的要害。我确实只关注社会底层人物之间的互相伤害,这些伤害常常表现为平庸的恶。因为底层人的互相伤害,就单件来看社会危害其实并不大,但是,由于社会底层人物在一个社会数量非常巨大,处于社会生态金字塔...
补课之痛是中国教育之痛
昨天的法制日报说:“安徽小学生交不起补课费自杀 教师购房买车”,报道称:“交不起补课费,不堪老师再三催讨,安徽两名小学生选择了服毒自杀。这起未遂的自杀事件,让教师强制有偿补课的潜规则染上了血色。”
让人震惊的是这是在校内的有偿补课,教育部已经明令禁止,于是有人质问有偿补课乱象谁来说不?
补课之痛是中国应试教育的产物,也是教育产业化的产物。
给学生补课是教师份内的事情,现在几乎成了一棵摇钱树,这种咄咄怪事已经扭曲了教育本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