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管理,学了要用


国学管理,学了要用

    传统国学主要有六大家,就是儒、道、墨、法、禅、兵。这六家思想如同江河行地,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在21世纪的中国,如何结合时代的需要,将这六家的思想精华化为现代人的精神营养?杨兰老师提出“以儒做人,以道养生,以禅清心,以墨尽责,以法为基,以兵入市”,推出系列国学课程,结合企管、营销、运营现状,讲授国学最为精要的营养。

时下,企业的培训中,国学大行其道,但我建议企业还是先有鉴别力再参加学国学培训。否则,以农业社会的思想来管理现代工业企业。那么我们企业也可能重蹈“北洋舰队”的覆覆辙的。不过,就现实而言,我相信这种担心是忌人忧天了。多年来的国学管理培训经历,笔者感叹——目前中小民营企业家的队伍很庞大,但他们究竟需要什么,在想什么,在困惑什么,这应该是培训学院、专家讲师要想到的事。比如,对于学习“国学”的积极意义,并非所有的企业家都很认同。我就了解到一些企业家学员表示,企业家充电是很好的,但关键还是要务实,接受企业生存“技能”方面的培训还是比较实用的。

几日前,还有位总裁班的学员问我:杨老师,究竟什么是国学?什么是国学管理?我笑答曰:国学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应当身体力行,所以才不应当仅仅是哲学,思想。国学是四书五经,是二十四史,是唐诗宋词,是红楼梦和三国,是老庄,是禅机,是数不尽的古代文献,当然也是贯穿在其中的精神。

国学,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整个二十世纪,是国学的空前(但愿不是“绝后”)灾难时期,因西方工商业文明的入侵,加上国内知识界人士的全盘西化努力(配合着“打倒孔家店之类”的口号),还有反右、文革的再摧残,使国学已趋于衰亡。在西方文化的极端疯狂发展已使人类吃尽老天报应之苦头的今天,全人类精神痛苦剧烈、人为灾难深重,在这种前提下,重振东方文化、使之产生挽救人类、避免整体灭亡的重要作用,这已成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强烈要求。

国学乃智慧之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用。承载先贤之智,传承国学实为神圣之使命。得大师亲传,问道天下,可感悟国学之博大精深,可感知至广大而尽精微的万物妙道,可体悟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为人之道,可实践经世致用的济事之道,可修为兼济天下之大德,更可练达成就事业之博大胸怀。

著名企管专家杨兰女士十余载求学问道,发源于北大百年学府之深厚底蕴,蓬勃于千年文明之智识,以“融通百家心性,传承国学”为宗旨,汇聚四海之友,结缘五方之士,遍天下桃李万人,成当代国学之塾之最也。具体说来,杨兰老师(预定国学管理培训,请联系13273025496)认为,国学管理智慧主要有如下几点启发——
1、国学与企业诚信

《周易"乾"文言》上记载“修辞立其诚”,意思是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轻诺而寡信”,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老子这句话旨在强调说话要谨慎,处理大事更要认真。有些人不经过深思熟虑,轻易答应别人的要求,事后却做不到甚至忘的一干二净,这样的人怎么能有信用呢?所以对别人承诺时,一定要慎重斟酌,量力而行。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说到做到,一诺千金。

孔子也多次谈到诚信的问题。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意思是做人而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孔子就谈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只有合乎道义本分的话,才可以认真去做。作出承诺前,必须考虑承诺的正义性、合理性以及后果。作出承诺后,如果发现承诺的内容本身存在失误,就必须及时纠正,避免犯更大的错误而难以自拔。这才是真正的“信”。《弟子规》讲到“谨信”,是指要谨而信。没有言行的严谨,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严谨的作风,容易造成轻诺寡信的局面。即使你不是有意欺骗,但言行不谨,信就得不到保障。

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直接决定了这个人对于社会的价值。而在与人品相关的各种因素之中,诚信又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微软公司在用人时非常强调诚信,我们只雇佣那些最值得信赖的人。去年,当微软列出对员工期望的“核心价值观”时,诚信(honestyandintegrity)被列为一位。甚至可以说,诚信是大多数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要求。一些企业根本不会去雇用没有诚信的人。如果一个员工发生了严重诚信的问题,他会被立刻解雇。

2、国学与经营智慧

企业的经营智慧,不是小花招,而是大胸怀。足球假摔本身没有什么了不起,凡是观看的都一清二楚,裁判也会掏牌,如果太过分,直接红牌罚下场。楼市、房价可以不降,但别愚弄老百姓,也玩假摔这一套。要涨就涨,要降就降,光明磊落,在市场面前没有什么可装的。

在这里,杨兰老师先与您分享一个《论语》里面的经典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几个条件了。孔子回答,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子贡说:老师,三条太多了,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条,你去掉什么?孔子说:去兵。子贡说:老师,如果还要去掉一个,你去掉哪一条?孔子说:去食。因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是孔子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经典论述,社会、家庭无不如此,而应用到企业之上,更有异曲同工之妙。

2000多年前,孟子就说过“得民心者得天下”。企业家的经营智慧在于,是市场逼着你降价,而后被老百姓唾弃,还是主动让利老百姓,赢得市场的民心?地产老总们,你们必须做出决策。毛主席用一生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深情的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当绝大多数的房地产企业背离人民愿望的时候,有没有企业家敢于站出来,创建老百姓买得起的房子呢?

3、国学与人本管理

儒学作为古代的治国理论与西方的现代管理显然是不同的,他们各自有自己的立论、宗旨、方法和目标,但是作为管理的理论,也有许多共通的原则和规律。“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它始终关注的是人,重视人的现实价值、现实的生活状况和心灵的慰藉,进而关注社会是否和谐。西方现代管理学研究的重心,是如何调动和激励职工的积极性、认识人类行为的内驱力,从而为资产所有者赢得更大的利润。

杨兰老师认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量引进了西方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在一些企业中运用行为学理论。把“物质刺激”当作唯一的激励手段,奖金挂帅,金钱挂帅,忽视思想教育,忽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人的物质欲望无限膨胀,导致人的行为非道德化,陷入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个人主义深渊,破坏了个人心理的平衡,从而危害着团体和社会的和谐与平衡;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管理者、被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调动其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益的关键。

4、国学与员工道德

《弟子规》是儒家的一本经典读物,最近不少企业在学习,我也接触过很多老板,他们都希望能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宣讲,引导员工形成“忠诚、敬业”的道德品质。但正如我跟很多企业老板说的一样,企业老板自己是否也在学,自己是否在亲自讲,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真的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在做?

当这些问题问下去后,很多老板都回答,“没时间,做不到”。那我就很怀疑我们的很多企业,在推行这种道德教育的初衷,让员工都成为“知书达理的好员工”,当然可以便于管理,但如果不是老板和领导亲自带头学习、以身作则,我认为企业很难真正地树立道德准则。杨兰老师博客地址(13273025496)QQ:1135849920
欢迎企业培训机构咨询、订制杨兰老师各种礼仪、管理培训课程
华夏智慧:http://blog.wise111.com/blog.php?uid-36982.html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nglanjiang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