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实践》读书笔记(十四)


《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实践》读书笔记(十四)
 
不要做愚蠢的勤快人
 
《挑战和贡献》,本次读书会的题目,读完全文,首先想起一个故事。不记得是艾森豪威尔还是麦克阿瑟说过的话了,反正有这么一个段子,就以某位美军著名将领为名吧。某美军著名将领说,一般而言,人大概分为四种,聪明的勤快人,聪明的懒人,愚蠢的懒人,愚蠢的勤快人,通常会让第一种当将军,领军打仗,让第二种人当参谋、幕僚,让第三种人做士兵,令行禁止,冲锋陷阵,至于第四种人嘛,我会让他们赶紧滚蛋,就知道添乱。我们是哪种人呢?
再一品文字,多好有些感悟。“挑战”与“贡献”并列,首先说明了要想做出贡献是不容易的,那是一种挑战。挑战来自很多方面,对人的能力要求,对人成熟度的要求等等。具体说挑战应该会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要想做出正确的成果,首先要“能改变自己的工作内容”。改变工作内容的含义非常多,大概而言有两种。一是用更高的绩效标准要求自己的工作,以前80分,现在要90分,这个可以称之为改进,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做的更好,一次改的好不容易,持续的改进就难了,财务总是每年5%10%的让我们往下压缩成本,好像我们可以无限量的往下压一样,这就是在要一种持续的改进。二是走出原有的领域,做一些新的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就是创新,也就是杰克·韦尔奇说的“拓展工作的范围,把一些大胆的、出乎意料的活动包括进来”,这就更难,风险更大了。总而言之,这要求人能够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忍受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一种挑战。
第二,要想做出正确的成果,就要“能改变自己对工作的每个价值维度的相对重要性的判断”。曾经做的非常成功的事情,今天可能就是导致失败的原因,而必须放弃;曾经很重要的事情,今天已经显得无足轻重,必须砍掉。那个“曾经”的人要做出这种壮士断腕,自我否定的事情是很困难的。否定自己,一是情感上无法接受,二是形象是否会受损,三是违背了人性避免不一致的倾向。我们前面也曾经讨论过,贡献的三个绩效要素,三个绩效要素体现于我们做的任何一件事情之中,只是由于时机、环境等问题而在某一具体的时段中各有主次轻重,其相对重要性也各有不同。管理者在每一个具体事件中认为哪个绩效要素相对的更重要,从而在工作的过程中为它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这个需要判断,需要对整体有把握,需要对未来有把握,需要经验和分析。比如,对新兵训练而言,指挥官认为相对更重要的在新兵服从、忠诚等价值观领域的成果,而取胜和培养人才方面则相对次之;而在军事演习这样的训练中,指挥官则会更看重取得胜利这一直接成果,而对其他两者的关注就会少一些。武侯祠前的对联“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中就蕴含了在审视整体局势的情况下,判断哪些事情会相对重要这一内容。诸葛亮一生做的都不太圆满的工作,我们要努力去做好,这也是一种挑战。
第三,要想做出正确的成果,需要聪明的“改变努力的方向”。这个道理很简单,南辕北辙嘛。关键是去做到!改变方向,通常要么改变前往的目的地,要么改变到达目的地的路径,这二者都是创新,既要埋头努力,又要审视环境的变化,真是要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作为一个卓越的管理者而言,要想成功创新,必须对“经济或社会创新的机遇系统化的分析中”,必须关注7个变化领域,这七个领域更包含了像产业和市场结构,人口和统计数据,新的知识等这些极其抽象的东西。刘永好经营企业有句名言是:顺潮流而动,领先半步。如何判断潮流从而顺应之?如何确定改变努力放心的时机和程度,以免太快早死,又要防止太慢贻误战机?能做好这一点的,可称为“出力千钧,一击即中”,不容易,这更是一种挑战!
可见,承担做出贡献的承诺,做出正确的成果,的确是一种挑战。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要想获得成功,就不能不这么做,事无艰辛,何来人杰?做好了上述三点,赢得了挑战,我们就是在做“其他人做不了的事情”,这个事情用国兴话说就是“思考,认真地反复的深入地思考”,这么做我们也就具有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和“不可替代性”。也许德鲁克也体察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这段文字就直白的告诉我们:
有所作为的人,都是重视贡献的人。所以,他们既能改变自己的工作内容,也能改变自己对工作的每个价值维度的相对重要性的判断。在很多情况下,失败者工作得比其他人努力得多,但是他们不懂得挑战自我,也不知道有必要改变努力的方向”。
他显然用了一种对比的手法,告诉我们怎么样做会成功,怎样做就会失败。想起了前面的那个故事,看来,一个人懒一点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动脑太愚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