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超载,为什么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件竟能重复上演且愈演愈烈?是校车没有安全技术标准吗?2010年7月由国家标准委员会颁布《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明确规定,专用小学生校车是设计和制造上专门运送不少于10人的小学生校车,且应有统一标牌。《条件》对校车的颜色、标识和座位间距、车窗高度等都提出了量化标准。
那么,为什么不执行标准购买标准用车呢?是经费紧张吗?不是说穷什么也不能穷教育吗?事实上,教育经费占GDP4%仍然没有落实。衡南送学车坠河惨剧发生后,其校长接受采访时称这个覆盖了大约6000人口的学校,每年的教育经费只有300块钱。由于幼儿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范畴,政府投入严重不足。校车问题折射出了“教育欠账”问题的冰山一角。
尽管校车的命运山穷水尽,公车的境遇却是柳暗花明。去年政府采购汽车金额达到800亿元,占总采购规模的14%,平均年增速超100亿元。公车数量与配置严重超标、公车私用、豪华攀比之风日盛。
据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无论是从购买、使用还是事后的维修,与校车不可同日而语。
为什么可以公车奢侈私用却无法实现校车安全公用?在我国这样一个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国家,以科教兴国为发展战略与基本国策的国度,官员的公车消费水平众车争先、势不可挡,而教育经费投入却迟迟不能达标、名落孙山?
公车的超速发展与校车的严重超载看似相互矛盾、荒唐至极,实则互为因果、权力至上:既然有限的钱买了公车,买校车的钱自然就没了;既然公车可以私用,校车与我何干。用自己的公车,让校车出事去吧。
校车问题不是个别地方的教育问题是关乎民生的普遍问题;校车问题不是有没有资金的问题而是资金如何使用的问题;校车问题不是个别官员的观念问题而是依法治国的制度问题。
如果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那么,就让我们为了我们的未来来善待今天的孩子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