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将成为公司治理难题http://www.themanage.cn/?tall


     资本正越来越多地变成商品,在这种情况下,旧有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概念显得越来越可疑。

     在《财富》500强企业中,那些不断上升的企业,如思科、微软和EDS等等,只有很少的资本财产,它们的高市值和低资产价值的对比凸显了一个事实:人力资本在这些企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成功的企业,其人力资本的价值越高。如果我们把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三大汽车公司的市值加到一起,在1999年,它们的市值之和才是微软的62%。但就资产来说,光一个通用汽车公司的固定资产在1999年就高达2500亿美金,而微软当年的固定资产仅140亿美金。微软的高市值显然来自于它的高人力资本。

     在软件业、金融服务业和管理咨询业,企业深刻认识到的是,如果一个人为之工作四五年,做到比较资深的位置,企业在失去他时金钱的损失是很大的。几年前,甲骨文公司要替换一位为公司工作五年的专业人才,所花的成本就达5万至6万美元;而现在,一些英国咨询公司称,如果它们失去一位高级咨询师,将会花费20万英镑和18个月的时间才能找到合适的替补者。在这里,公司损失的成本主要包括招聘成本、培训成本、业务交接成本以及专业知识的流失成本——在知识型企业中,每一个知识工作者都对公司业务有自己独特的贡献。

     所以,人才的可持续性必须被当作一个基本的商业原则来加以认识。但是,如果只把公司当作赚钱机器,对这一原则的认知就会出现问题。例如,美国的公司法规定,股东是公司的拥有者。这一概念的形成源于资本的稀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资本都曾经是商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此种规定赋予了资本供应者两种强大的特权:其一,股东能够决定企业的生死,他们遴选企业的实际执掌者;其二,股东能够监督企业的财务底线,企业对回报股东负有法律责任。

     然而,在公司越来越倚赖人力资本产出高智力产品的时候,人力资本和股东权益的冲突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企业开始经受双重的压力:开发和保留人才的压力,以及来自股东的由法律予以保障的特权的压力。到处可以看到股东与工作社区成员的大战。股东会说:“公司是我的,我有权对公司财务提出要求。”而工作社区成员则会说:“没有我们的才能和学习能力,没有我们的一流知识产出,哪有公司的财务收益?为什么不考虑我们的回报?”

     人力资本的崛起,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对现存的公司治理结构提出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