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线下的实体服务商,都存在自己的剩余接待力,比如说,一些CBD区域的餐饮店,每次中饭,基本上人满为患,可是等这些白领们下了班(下午或晚上),他们又近乎门可罗雀。 显然,下午过后,就是这些店子的剩余接待力,千品网正是要利用互联网的本地化移动优势,加上其中一些折扣价格,去填补这些剩余交易额。这也是最近的一个新名词:O2O(李开复说这是团购模式的冰山一角)。 但与团购相比,千品网多的本地化服务,缺的是冲击力刺激。 也就是说,千品网的这种O2O模式从商家的角度来看,不错,可以在我最冷清的时候带给我订单;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还行,可以在我需要服务的时候打折销售。 看上去似乎两种完美互补,但仔细一想,存在两个问题: 1.不存在剩余接待力的商家不会上来;(我的店子一天20几个小时线下都供应不来,不可能考虑打折从网上拉单) 2.不在消费者身边的商家上来也白上;(我不可能为了一次夜宵从东南五环蹦到西北三环,除非脑子进水) 唯一一种可能就是,既离消费者近的,又存在接待力的,他们会上来试试看,如果带动了生意,填补了空缺,无非是薄利多销,等于是在网上散发一张优惠卡,让方元三里地的人知道他们比较合算。 可现实情况上,一个人在一个地方长住已久,本地有什么生活娱乐服务,是什么样的消费价位和可能优惠的时间,不可能不清楚。(有对自己周边一无所知的人么?有,少得可怜) 所以我觉得这样的模式对一类人比较有用,那就是长期性的流动人口。 元鹏说千品的定位就是月薪1K-5K的公司白领,可能他也认为这类人群无房无车,流动相对频繁,几乎都是由消费价格主导他们的消费行为——嗯,靠谱。 但是,我又确实没见过哪个小白一两个月就搬一次家的。 当然,您也可以说,我们是千品网,我们的品种繁多,涵盖了所有你要吃喝拉撒睡的优惠服务,总有那么一家是你做梦也想不到嘀。 好吧,咱明儿就去体验一把。
光棍节
谁来品千品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