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中国对策


积极推动并参与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国际规则制定。当前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入浪潮源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容忍度有所提高,所以是一个推动其国际规则制定的良好时机。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国际社会一直并继续对中国开放资本账户有要求,国际规则的制定有助于缓解这种外部压力和干预。中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发展中大国,推动并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体现了大国责任和话语权。早在200811月华盛顿首次G20峰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提出“加大全球资本流动监测力度”,但之后一直缺乏具体方案的跟进。中国应抓住时机,加强研究,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大框架下,从资本流动的东道国、来源国、国际资本市场、国际金融治理等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系统方案。

优化宏观调控组合,有效应对当前的跨境资本流入。依靠调整货币政策和严格外汇管理来应对热钱流入,实践证明难以奏效,造成调控的被动:一方面外汇占款不断增加显现资本流入压力,另一方面管理部门又找不到热钱。可以借鉴韩国、巴西的做法,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引入资本管理措施;为抑制资本过度流入带来的隐患,把资本管理在宏观调控政策组合中的位置前移,将资本堵在国门之外;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减少对行政性手段的依赖,更多地运用价格型管理措施;辅以其他配套措施,包括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针对性地放松国内资本流出管制,适度加快进口便利化。同时,针对资本流出要有预案,以应对可能的逆转。

改革外汇管理模式,建立适应全球化趋势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体制。外汇管理体制的目标是逐步实现人民币可兑换,要求逐步放松跨境资本流动管制。现有以行政性手段为主的外汇管理模式,具有自我繁衍的特征,形成对人民币可兑换的掣肘。同时,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和水平调整还未到位,国内外金融市场一定程度的分隔还是必要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具有长期必要性。要协调放松和管理跨境资本流动的双重要求,可以考虑引入针对资本流入的无息准备金要求(URR)。URR相当于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之间打入一个楔子,分隔的程度可以灵活适时调整,同时可以减缓短期跨境资本的无序流动。有了URR,可以把一些行政性管制措施取消,推进人民币可兑换改革,实现外汇管理的重心从资本管制转向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并最终过渡到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