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丁志杰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金融学会理事,北京市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国际金融、发展金融、金融制度比较,《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效应与政策研究》、《国际金融》的作者。

总理谈及中国打造开放的高地,其对外金融政策调整的逻辑是什么?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下对外金融政策调整

  ◎文丨丁志杰、邹佳洪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目标。这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十三五”规划都有明确体现。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对外金融政策调整是其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是决定对外开放效益和质量的基础。

  新时期对外金融政策必须解决好双重溢出效应。与过去不同,随着中国更深层次地融入全球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大国地位的确立,国内国外经济联动明显增强:中国既受到来自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溢出效应的影响,也会对外部产生明显的溢...

Read more

货币发行美元化困局


  当前货币金融领域乱象的前提条件是高利率、高利差,而我国货币发行美元化是造成高利率、高利差的根源,必须通过改革从深层次上解决结构性、体制性问题。

  一、我国货币发行美元化是当前货币金融领域乱象的重要原因

  关于当前货币金融领域乱象的分析忽视了货币发行体制这一供给层面的基础性因素。今年上半年,我国货币金融领域出现了一些严重混乱的现象,热钱流入,货币信贷空转,货币信贷快速扩张与流动性紧张、利率高企并存,尤其是6月中下旬货币市场流动性紧张与利率飙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就普遍联系而言,可以找到几十甚至上百条的具体原因,但是可能还是没有抓住主要矛盾,从而不能对症下药,而陷...

Read more

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启动,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重新恢复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2010年6月,人民币汇改再次重启。整体而言,过去这段时间人民币汇率改革成效显着。

  首先,基本实现了汇率向均衡水平调整的任务。汇改之初,人民币汇率存在明显的失衡。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30%,名义有效汇率升值也接近30%。在过去一年多里,人民币远期升贴水基本由利差决定,阶段性升值和阶段性贬值交替,汇率的波动加大并初步显现双向浮动的特征,都表明人民币汇率已经接近均衡水平。

  其次,建立了规范的外汇...

Read more

欧洲稳定机制的短效不如长效


  它带给市场的刺激只是昙花一现。但它会发挥推动欧洲一体化的步伐,也将发挥稳定欧元区经济金融的作用

  10月8日,作为欧元区永久性救助机制,欧洲稳定机制如期生效并开始运行,以取代明年年中到期的临时性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

  欧债危机是当前困扰欧元区乃至世界经济的主要问题,牵动着全球投资者的神经。过去作为好消息的有关救助措施不断传出,但市场在经历短暂的刺激之后,焦虑情绪开始出现,并随之变成坏消息。欧洲稳定机制似乎也逃脱不了这种怪圈。

  欧洲稳定机制也被视作好消息。欧洲稳定机制是永久性的跨国机构,由欧元区17个成员国出资成立,认缴资本7000亿欧元,实收资本800亿,最...

Read more

十一年前关于资本账户自由化的基本观点


  大约十一年前的这个时节,完成了博士论文《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效应与政策研究》,主题是资本账户自由化和金融业开放。论文有那个时代鲜明的痕迹,亚洲金融危机反思,中国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回头再读,有些判断显然与后来的现实发展有偏差;联系当下,仍坚持文中的基本观点,今日上课时允诺摘录出来与大家共享。

  1、20世纪90年代流行的资本账户自由化福利效应的新古典分析,其内在逻辑错误是将资本账户自由化等同于国际资本流动,夸大了资本账户自由化的潜在福利效应,没有正视潜在福利和现实福利的差异,同时忽视了资本账户自由化与经济发展的可能冲突。

  2、历史表明不稳定性不是某一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动...

Read more

欧盟峰会难成欧债危机的转折


  6月29日落幕的欧盟峰会出人意料达成重要成果。一是淡化对受援的危机国家的紧缩要求,推出1200亿欧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二是允许欧洲救助基金绕过成员国政府直接注资银行系统,放松欧盟救助基金购买成员国国债的条件,以阻断银行债务危机和政府债务危机的恶性循环,降低危机国家的债务融资成本。三是同意建立统一的银行监管机制,由欧洲央行牵头,以加强银行债务重组。

  金融市场对此次欧盟峰会成果做出了非常积极的肯定。当日主要欧美股市大涨,单日涨幅均创年内最高;纽约原油期货暴涨9.4%,单日涨幅创2009年3月以来最高,黄金大涨3.5%;欧元兑美元汇率一度触及1.27,涨幅接近2%;西班牙和意...

Read more

人民币汇率升贬两重天


  2010年6月人民币汇率改革重启以来,受欧债危机不断恶化的影响,美元汇率反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两轮阶段性贬值。第一轮从去年9月下旬到12月中旬,主要表现是中间价基本稳定但盘中交易人民币贬值,尤其是12月份出现连续13个交易日接近跌停。第二轮始于今年4月初并持续至今,从市场情况来看贬值压力大于上一轮:(1)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出现较明显的贬值,从5月2日的6.27下方逐步走弱至6.34上方,贬值超1%。(2)美元成交汇率显着高于中间价,市场一开盘美元即高开,尤其是4月14日人民币对美元日浮动幅度从0.5%扩大至1%后,在一些交易日美元成交的汇率相对于中间价升幅超过0.7%。

...

Read more

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一直是政府经济工作的中心之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问题依然突出,走了不少弯路,并存在陷入非良性否定之否定之怪圈的风险。

  推进传统清洁能源利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去年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然而今年,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又成了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部分。这不得不让人反思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个老问题。

  经济结构调整要先整后改。打破原有的均衡和格局,首先要清楚现有经济结构形成的根源,迷途知返,而不是在错误的路径上继续前行。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过度关注,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适度下调经济增长目标是必要的,以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空间。

  ...

Read more

近期人民币阶段性贬值及其风险应对


  随着人民币汇率趋近于均衡水平,尽管对人民币长期强势的判断还没有改变,但是由于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民币近期的贬值很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阶段性贬值年内还可能再现。2005年汇改以来,我国主要面临的是人民币升值压力问题,缺乏处理阶段性贬值的经验。因此,要充分估计新形势下阶段性贬值带来的风险,并做好应对的预案。

  一、人民币阶段性贬值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2010年6月我国汇率改革重启以来,受欧债危机不断恶化的影响,美元汇率反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两轮阶段性贬值压力。第一轮从去年9月下旬到12月中旬,主要表现是中间价基本稳定但盘中交易人民币贬值,尤其是...

Read more

人民币阶段性贬值为存准率下调提供较大空间


  2010年6月人民币汇率改革重启以来,受欧债危机不断恶化的影响,美元汇率反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两轮阶段性贬值。第一轮从去年9月下旬到12月中旬,主要表现是中间价基本稳定但盘中交易人民币贬值,尤其是12月份出现连续13个交易日接近跌停。第二轮始于今年4月初并持续至今,从市场情况来看贬值压力大于上一轮:(1)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出现较明显的贬值,从5月2日的6.27下方逐步走弱至6.34上方,贬值超1%。(2)美元成交汇率显著高于中间价,市场一开盘美元即高开,尤其是4月14日人民币对美元日浮动幅度从0.5%扩大至1%后,在一些交易日美元成交的汇率相对于中间价升幅超过0.7%。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