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陈之争,虽然有神秘人物张志铭作为最后一张被翻开的牌,但黄光裕依然没有达到目标,陈晓在国际资本与小股民的拥戴之下,得以留任国美的董事局主席,同时贝恩董事总经理竺稼成为他的铁杆支持者成功进入董事会;黄光裕方面的五项动议中撤销陈晓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职务、撤销孙一丁执行董事职务,及委任邹晓春和黄光裕二妹黄燕虹为执行董事这四项均被否决。仅仅有撤销20%新股增发的一般性授权,以54.62%的赞成票得以通过,也总算是为自己挽留了作为大股东的面子,不至于输得很惨。
当然这也意味着黄光裕方面不用担心会被增发进一步摊薄股权,控股股东的地位能够保住。
这场被广为关注的战役,终于以陈晓的胜利而暂告一段落。
虽然这让许多网民都大跌眼镜,但毕竟这是即成事实。
赶回家之后在群里边第一时间得知此消息的时候,感觉头脑中一片空白直到用最快的速度浏览了相关的具体资讯之前,依然难以让自己相信那是真的。
——怎么会这样呢!
不仅在所控制的股权,黄光裕一方比陈晓一方的多出不是一星半点,黄光裕方面在
——怎么会这样呢!
从情理的角度,大股东就是大东家,再大的董事局主席,都仅仅是掌柜的,假如陈晓的这种背叛行为得到了胜利,将是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重大羞辱与致命打击。忠诚何在?仁义何在?中国的职业经理人们将何去何从?中国的创业者们将相信什么样的职业经理人?
——怎么会这样呢!
但毕竟这就是现实,不能不承认的现实。
我总是习惯于将陈晓与黄光裕之争比作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乔致庸与孙茂才之争,在
不仅如此,国际资本选择的是孙茂才,乔致庸以落后而落寞代表的形象成为历史。
这之间的不同就是国际化了的中国所付出的代价。
支持黄光裕是出于感情,而陈晓的胜利更多是需要靠理智去说服自己。而用理性说服感情是极端痛苦的,虽然在那篇文章中,已经说了一些陈晓行为的合力成分,但在理智之下,又感受到了陈晓取胜的一些不能被忽视的原因。
就如我在半个月之前的文章中所说的,陈晓的做法在某些角度也有合理的成分,没有在黄光裕收购永乐之前,的快速扩张阶段起到丝毫作用,甚至开始的时候是在跟国美讨价还价,并以国美的死对头的形象出现的。
从陈晓私利的角度考虑,有机会策反并在“国美帝国黄袍加身”自然是求之不得,从公心角度,从现实的角度看,黄光裕家族怕是在十年左右的周期内,难以再照顾国美帝国的生意,在现实的商战之中,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更何况是十多年的光阴。所以,不管是从国际资本的利益还是从小股民的角度而言,从国际资本的惯例而言,陈晓之行为自有其一定的道理。
理性地说,陈晓算是能人,但总是有让人难以恭维,为人不齿之处,当然这并不是说陈晓的人品有问题,而是他的职位决定了必须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为基础,而CEO的角色的核心根基,一旦动摇就将决定其必败。
除了这些已经提过的原因之外,还有另外的三股力量支撑着陈晓的胜利。
首先,经过IPO而成为公众公司,就意味着股权分散,而不停地重组,又会导致任何一个资本者都可能成为低价抄底的骑士,而对有奠基之功的大股东,有情感因素的创业者的股权进行稀释,并最终将创业者这个服务企业的母亲扫地出门。
——这就是资本的力量。
其次,小股东势必与大股东的利益同样势同水火,大股东支持的,小股东大体会反对,相反大股东反对的,小股东往往支持,似乎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是利益的零和游戏。陈晓之反败为胜,继续留在国美做董事局主席,在很大程度上恰恰得益于此。
——这就是民众的力量。
第三,在此争斗逐渐偃旗息鼓、风平浪静之后,另一个争论甚嚣尘上,黄光裕所代表的是家族派,陈晓与贝恩等资本方代表的是现代企业制度派。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看,现代企业制度取代家族式的管理貌似是必然趋势,而以市场化、国际化为发展方向的中国,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放弃落后的家族企业管理,而投身于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之中去的问题。
家族企业与公众公司,原本就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最终并非陈晓是否忠诚于黄光裕的问题,也不是民族资本固守阵地不让国际资本进入的问题,而是落后的家族企业能否拥有先进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宽阔心胸的问题,是国内企业如何拥有国际化的胸怀问题,更是那些原本见不得光的东西如何能够被阳光化的问题。
——这就是国际化的力量。
拥有了这三股力量,陈晓对黄光裕的胜利就有了其合理成分,而且不是偶然的胜利,甚至从未来看,很难讲不会逐渐削弱黄光裕的大股东地位,并最终“反客为主”“鸠占鹊巢”就如他当初引进摩根斯坦利而将永乐收入囊中在做法如出一辙。
假如这些原因讲得通,那么国美的黄光裕时代逐渐淡出,似乎是难以扭转的趋势。
这个戏剧性的推演之后,如果黄光裕依然没有适时减持并淡出的举动,那么“赖皮”的就不是陈晓,而是黄光裕了。
资本市场与战争在很多方面是有相通之处的,并不是正义就一定战胜邪恶,或者是原本就没有什么正义与邪恶之分,成王败寇,至于王与寇之间或许只有一个蝴蝶那样的重量倾斜,就足以决定天平朝哪个方向倾斜。
——这就是资本的逻辑对中国传统营商观念的置换!
黄光裕的好友律师郑建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即使
但除了得到国际资本的追捧之外,我实在看不出作为“胜利者”的陈晓有什么值得称道的,陈晓与黄光裕之间在中国传统角度看,虽然未必是主仆关系,也更多的是东家与掌柜的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就使得陈晓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指引下,掌柜的背叛东家已经属于不忠;职业经理人与外资勾结,让外资廉价进入并鲸吞民族资产,已经属于不义;置职业道德于不顾,依托资本而讲原有的股东利益据为己有,是为不仁,让自己的家族以背信弃义的行径而蒙羞,是为不孝。
——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流,注定是以背叛者的面目出现在历史进程中了。
不仅是对自己家族荣誉的背叛,是对民族价值判断力的背叛,也是对广大依然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同胞们的背叛,赢得了资本的青睐,失去了职业经理人的道义;赢得了国际好评,却失去了民族归宿;保住了董事局主席的位子,却失去了家族的荣誉,陈晓是虽胜犹羞。
有人说,“当一位公司主席的支持率太低的时候其实就是他的失败”。
可以想像,虽然拥有贝恩资本等以上所说的三大力量的支撑,毕竟与黄光裕家族这个大股东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难以调和的程度,是鱼死网破还是对抗到底,加之市场风云瞬息万变,职业经理人与电器厂家对陈晓的“敬畏之心”,陈晓在国美的日子虽然称不上是度日如年,怕也不会好过到哪里去。
虽然他赢得了国际资本的青睐,但就如被魔鬼收去了灵魂的浮士德,除了帮资本多赚钱,以低成本收购高质量的资产之外,内心终归是难以平静了。
不过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或许这就是他的制胜法宝。也许这才是陈晓的过人之处。
当然也许陈晓并不感觉羞愧,毕竟他内心的天平早已经选择国际资本,放弃了民族产业;国际资本才是他的盟友,虽然会遭受国内多方的唾弃,毕竟是自己选择的。
最终的结局只会是成为国际资本工具,利用完了也就会被抛弃。
贾春宝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