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物以稀为贵”,一个行业的兴衰与此类似:凡是暴利的行业,按说或者是高度垄断使众多觊觎者无法介入、或者是高端科技使外行者无从下手、或者是高额投入让资本有限者无力分一杯羹。然而此“三高理论”在中国的房地产业面前,却碰的头破血流——当一个家庭主妇都要面对电脑寻找“炒房信息”之时,这个行业不仅没有崩溃,更如天山童姥一般大有返老还童的迹象。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道理似乎很明显,但是要真的说明白,也不易。这是个敏感词很多的国度,you know?所以……讲个故事先?
遥想当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平六国,定宇内,大秦一时昌盛。但是,平定六国后国家大量的退伍兵需要安置、国营兵工厂开工严重不足、六国的官僚机构裁撤导致很多公务员需要重新安排……总之,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或者是给大秦的百姓各上一份“终生保险”,对“耕兵”做一番改革,省得他们在外拒匈奴时还要担心家里房子被拆了;或是与西域或更远的地方进行更多的交换,让中原物产大量出口换回更多的胡豆、胡萝卜、胡瓜…….或是兴修水利,推广都江堰的先进经验。然而你知道,最后嬴政先生选的是造万里长城。
结果,我就不多说了。《过秦论》已经写得太透彻,历史很相似的。在中国,每当需要“内需、出口、投资”三驾马车找好平衡方能平稳前驱之时,我们通常会看到决策者选择千里走单骑的固执,与一骑绝尘的潇洒。
从宏观上来说,中国制造业的萎缩势头已经出现。原因在于投入产出的不匹配。当真正暴利的行业越来越集中在某些集团手中之时,“藏富于民”就并非可喜而是可怕。话说得再远一些:民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一个国家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无力、假货横行、甚至关系到生命安全的食品都无法令人放心之时,作为投资者,你能认为制造业很有前途的说?
制造业中,本来是有例外的,比如汽车。也许是当年民营资本介入这一行业时实在势力单薄,发展也实在超过某些人的想象,一不小心比亚迪就领军了新能源,吉利也并购了沃尔沃,奇瑞更是以种种方式转变了身份,长城还打出了“中国车”的旗号,总之,此行业曾经给民营资本以希望,貌似玻璃墙幕上有了一个出口,这一切并不遥远,就在今年的年初。然而彼一时,此一时,现在看一下选址悬而未决的吉利,已经高调下调产销目标的比亚迪,你就明白:透明的玻璃墙幕,仍然是坚固的。
说了这些,貌似顾左右而言他,其实完全可以更直白的说,民间的财富很多,可出路太少,该挣钱或貌似挣钱的行业早被“国字头”或“准国字头”把持着,于是这些本该奔腾的水流无法汇入更广阔的海洋,只能挤进房地产这条看似波澜壮阔的“黄河”——这条干流看似摆脱了干涸的危险,但是却早已暗藏了深深的危机——有朝一日成为山洪溃堤绝坝倾泻下来。
出路安在?两千多年前孔丘先生曾叹道:妈的!这世界没法混了,整条船出国溜达先。(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也许以他老人家的智慧,真的预测到那个未来的水世界,已并不遥远。(本文专供新浪,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