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汉明
7月20日,招商地产拿下佛山南海一地块,至此本轮地产央企拿地总额已经接近300亿元。
7月份前后,一度平淡的土地市场开始活跃。在各地举行的土地拍卖会上,央企再度频频现身,重新成为土地市场的主角。记者从几大研究机构得到的统计显示,新政出台后,包括央企在内的国企拿地步伐不仅没有放缓,反而比例更大,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央企介入尤为频繁。
远的是今年3月15日,在“两会”结束后的第一天,北京单天成交6块土地,其中更是有3块可以说是“地王”,楼面价2次刷新历史记录,创造了28308元的楼面地价记录。这其中就有央企的功劳。
国11条、京版11条、国土部19条、“两会”系列提案。都没有阻止房价下跌,也没有阻止住央企拿地的热情。这是为什么?
有人说,虽然相关部委称房地产宏观调控不会放松,但地产央企的再次扩张,让央企退出房地产的行为黯然失色,未免也让各方对政策转向再生疑虑,让宏观调控变得异常尴尬。
但我认为,央企热衷拿地,这给市场释放出一个信号,那就是房价根本不可能下跌。不但不会下跌,央企不断买地,还会推高各地地价,并使得各地楼价不断创新高。
各部委不是傻子,央企也不是傻子,如果房价下跌,它还会高价拿地?央企和各部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内部政策、动态,央企头头脑脑会第一个知道。即使有下跌趋势,影响到央企的生存,央企向各部委发个嗲,撒个娇,市场又会有新的转机。毕竟,中国楼市目前还只是个政策市。再说,央企因为房价下跌了而倒闭,那些部委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还有,央企拿地,显示出开发商对于楼市走向的乐观判断,尽管中央及相关部委屡次出台打压楼市的相关政策,但各省会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使得央企对于楼市仍然普遍抱有积极态度。
还有一个更层次原因,央企拿地后,不急于开发。“急拍地、缓开发”现象大量出现的原因在于,央企一旦将土地收入囊中,就拥有了商品房建造的主动权,好卖就开发。这也说明,房价根本不可能下跌。
其实,不只是央企在拿地,据上证报资讯统计,7月1日至8日,已有荣盛发展、荣安地产、福星股份、首开股份等11家公司先后发布13次拿地公告,涉及资金超过80亿元。这再次说明,房价不可能下跌。
仅仅从拿地一事来说,房价未来不可能下跌,而如果联系到经济的发展、人民不断的富裕程度、投资品的单一,等等,未来三到五年想房价下跌,那是痴人说梦。
往期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