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宅“打酱油”恐非“中场休息”
廖德凯
廖德凯
6月20日,深圳的新房成交51套,成交均价10599元/平方米。世联地产根据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公布数据统计分析发现,上周(6月14-20日)成交369套,均价仅14753元/平方米。由于豪宅成交“中场休息”,使低价盘成交成为主流,导致一手成交价格4周跌下近6000元/平方米。(6月22日《南方都市报》)
4周下跌近6000元,楼市看来开始自己“跳楼”了。不过,身在空中的“业内人士”似乎并不愿意面对看不到底的“地面”,以豪宅“中场休息”安慰自己,用“结构性成交”来掩盖“结构调整”的现实。但这是没有用的,在交易量面前,豪宅“打酱油”并非是其往高点爬升过程中的短暂“休息”,而是反映出脱离购买力实际的高价房已经掀不起波澜。再下来,就应当是普通房价的回归了。
近期的一系列强力调控政策,使各地的房价纷纷下跌。其实,即使不是这一轮的政策调控,房地产也将自动调整,因为房地产市场的种种疯狂,已经把普通的房屋需求者逼出了市场之外,把普通市民逼去“打酱油”,当富人已经购买了足够的房子,当炒房资金链条逐渐断裂时,房市把自己逼去“打酱油”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深圳的房价下跌,表面看来是豪宅的“中场休息”,而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过高的房价已经承载不起房地产的“主角”。这不是“结构性成交”,而是预示着房价必须进行“结构性调整”,让普通购房使用者能够进入这个市场。
笔者曾说过,当下房地产的供不应求态势,其实是历史的产物。历史的欠账,使得房屋成为一种刚性需求,政府保障型住房的供应不足,加剧了这种需求。但是,再刚性的需求,也必须与购买者的购买能力相适应。前些年,由于商品房总体的供应量没有达到一定程度,在富人及疯狂的炒房资金支撑之下,房地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也给房地产业界和社会造成了“怎么涨也有人要”的错觉。但实际上,在08年以前,商品房的房价就已经脱离了实际,成为与普通市民关系不大的奢侈品。购买房产不再成为使用需要,而是成为一种普通高消费行为或者投资理财行为。
脱离真正需求者的购买力,房市的前景早就已经不能看好。在此番政策调控之下,房市的冷清是必然的。豪宅并非“中场休息”,而是表明了此前市场中的主角,大都是拥有多套房或想拥有多套房的富人。当豪宅率先充当“打酱油”的角色,其它结构房也必须进行相应的价格调整,以顺应这种趋势。如果看不到这一点,还在想着重现前几年的辉煌,那么,房地产市场的集体“观望”恐将进一步打击潜在买家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