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戴技术公司”只是过渡性公司
——“比亚迪-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或将在一年内诞生
比亚迪与戴姆勒建立的“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显然只是一个
过渡性公司。如发展顺利,未来它将快速过渡成为“比亚迪-奔驰汽车有限公司”。
在“新技术有限公司”的成立协议上,这个未来的“比亚迪-奔驰汽车有限公司”
双方应该已经有了初步的约定和时间表,只是我们现在无法看到而已。
在这个意义上说,双方各占一半股权的研究技术中心和“深圳比亚迪•戴姆勒
新技术有限公司”就像一个胚胎公司,双方据此在中国开发、研制、孕育电动汽
车,然后按先中国而世界的顺序推向市场。王传福表示:“与戴姆勒公司一起,
我们在发挥双方优势并创立电动汽车新品牌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我们将共同努
力,尽早将这款新型电动车推向市场。”而对于推向市场必须经历的制造-销售环
现在的“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仅是未来的“比亚迪-奔驰汽车有
限公司”、“比亚迪-奔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前身和研究技术中心。一切都刚
刚起步,大戏还在后面。
那么,胚胎何时分娩?未来的“比亚迪-奔驰汽车有限公司”诞生的时间表还
会多长?我个人认为,依照双方现有的技术存量和“比亚迪速度”、“戴姆勒强
度”,首辆样车的推出和制造公司的成立,也和一个人的出生一样,可以在10个
月内至一年内完成。
这样的判断依据是:在承载家庭初级电动车的现有微型车底盘技术存量上,比
亚迪有F0、福莱尔,戴姆勒有smart fortwo,在小型车底盘技术存量上,比亚迪有
F3,戴姆勒有四门四座的Smart For Four;在承载家庭初级电动车的电池动力技术
存量上,比亚迪向全球首次推出双模电动车F3DM,并于2010年3月首次实现对个人消
费者的销售。最近,比亚迪推出了纯电动汽车e6,于出租车领域在中国首次实现商业
运营。戴姆勒有smart fortwo电动版也已投放,并将于今年推出采用燃料电池技术的
B级F-CELL及纯电动的A级E-CELL。但是,smart的成本昂贵和电池短板、比亚迪的品
牌和底盘技术短板是本次双方需要通过合作解决的问题。而在以上技术存量基础上,
双方推出首款车型的工作时间表已经可以大大简化为几个大体向度——
◇ 新车型的开模;
◇ 新品牌的设计;
◇ 新厂房的选址;
◇ 轿车合资公司的报批(戴姆勒-奔驰中国轿车合资项目落户北京奔驰;商用车合资项目落户福建戴姆勒,戴姆勒-奔驰在中国还有一个轿车合资项目指标可以使用);
◇(戴姆勒主要承担的)新车型的底盘调教、欧系安全强化;
◇(比亚迪侧重承担的)小型电池体积、储量和寿命的强化
………………
除了最后一项,这些花费都不会很惊人。据报道,“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
有限公司”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6亿元人民币。显然,这个仅仅可以设立汽车制造
厂一个车间的资金只是一道饭前小食,但是这也说明在双方现有技术存量基础上做个
新车壳、强化底盘和内部结构不会很困难。如果需要剖腹产,比亚迪-奔驰电动汽车
的娩出不会遥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博文供搜狐独家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