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厂价15.5元,但是到消费者这一环节就卖到213元的芦笋片,果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有国家正式批号的恩丹西酮,一种治癌药,平均每支成本不足一元,加上包装等费用,也不到四元,而在医院的零售价却是每支80到90元,利润率高达2000%。
真是灵魂附体了。
央视5月26日的这期《新闻1+1》果然够猛料。利润率高达2000%,连一直扑朔迷离,一会是雄兔子,一会是雌兔子的房地产利润率见到这样的猛人,估计都要赶紧让道,因为这样像是悟空一样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的利润率,早已经达到了“鬼挡杀鬼,人挡杀人,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修炼境界,再弄就是元婴出窍的不灭之体了。
从厂家,中间会有药品公司,会有N层医药代表,会有医院,会有医院主管药品的部门,会有医院的科室主任,会有可以开处方的大夫,一直到患者手里,这中间不知道要翻过几座的大山。药品的利润率也便在这“嘿呦嘿呦”翻山的过程中,层层叠加,一浪高过一浪,一直到达2000%这样一个仅次于神的存在。我们不相信这只是单个的打家劫舍,我们更相信这是一场各山头的绿林好汉们的逐鹿盛宴,太阳落山时分,每个人的肩头上都扛了一斤肉,然后热热闹闹回归山寨。每个病人也都成了一座闪烁着金光的聚宝盆,解决了许多人的生计、车子、房子以及票子问题。
医疗是人的最基本生存所需,关系着民生的根本。我们不能靠这个来赚钱,而我们现在做的不但是靠这个来赚钱,而且是靠这个来牟取暴利。因为你自己不会开药,只能是医生开什么药你就吃什么药,药品也不带搞价的,不像大白菜,你可以从一块三毛钱一斤,还价到一块一毛二,说这个药品是一块钱一片儿,你就得掏一块钱,说这个药品是100块钱一片儿,你也得照样掏出来。这样的买卖,真干净,也真利落,就是在这样干净利落的买卖当中,我们窥见了一种恶的纠结,一种缺乏有效监管的纠结。
不要说这就是市场。因为真正的市场,消费者是自由的,他不能明知道这中间有2000%的利润,也得一声不吭地交钱走人;它只是一种融合了各种利益纠结,然后达到利益分配平衡的一种怪胎而已,就像是一群身强体壮的好汉们,擦拳磨掌,在脸红脖子粗地争论谁该多分点鹿肉,谁该要大腿,谁该要前胸,大家关心的是自己在这场盛宴之中,到底能够获得多大的利润,并没有一个人去顾及在地上躺着瑟瑟发抖的小鹿的感受,没人去问问它,是不是感到了害怕,也没人问它,想不想家里的妈妈。当市场的两头,一端是压倒性的优势,另一端是毫无选择权的弱势,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仁义道德之流也就只能是只存在于古书中的枯叶标本而已。
缩影,2000%的利润率只是我们一直在进行医疗改革,医疗成本却不见下降的一个缩影而已。芦笋片也是。透过这样的缩影,或者踩住这样的缩影,或许能够对我们的医疗改革提供点什么,也让我们的医疗改革明白点什么。